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土布变“洋气” 非遗焕新颜

2021-11-17 10:25:26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李汴 吴婷婷

  “足蹬布鞋头,身穿土布衫,日吃霉干菜,夜盖荷花被”,是昔日东阳人生活的写照。其中,“布鞋头、土布衫、荷花被”都与东阳土布有关。旧时东阳的农村妇女,几乎人人都会织土布。如今,“千家夜机鸣,万户纺纱声”的织布盛景,已不复见。2009年,东阳土布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画水镇,老手艺人王松卿接地气地把这项非遗技艺与生活时尚结合起来,让土布焕发了新生机。

a008b092-f1cf-541d-b90d-b9719d50b8fb.jpg

  日前,记者来到画水镇黄田畈村华阳自然村东阳土布代表性传承人王松卿的家中。走进她家中的土布织品陈列室,花样百出的土布工艺品让人啧啧称奇,漂亮精致的被单一下子吸引了前来采购的顾客。王松卿介绍,如今依然有很多家庭,会为女儿准备土布被单做嫁妆。因此她在老花样的基础上改良创新,织出了色彩丰富、纹样吉祥的土布,供顾客选择。

  不仅如此,王松卿为了迎合年轻顾客的需求和审美,创作出了土布旗袍、包包、桌旗等衍生品,东阳土布开始向多形态转变。造型各异的小包、小猪形态的饰品、做工精致的童鞋……各式土布制品让人目不暇接,土布与生活时尚的结合,让“土里吧唧”的土布也变得“洋气”起来。

  王松卿的织布机就摆放在自家的小院里,每天一起床她就坐到专属于自己的“工位”上,一天差不多有8个小时都在织布机上忙碌着。王松卿说,自己小时候就喜欢爬到椅子上看妈妈织土布,越看越喜欢,学会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从1974年开始,王松卿把爱好慢慢经营成了事业,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1654ba98-b999-f082-93b4-ab13f4a1af89.jpg

  这织布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才能体会到什么是“慢工出细活”。织布时,通过交替踩踏板,使综板产生运动,让经线变换不同序列,用梭子把纬线送进经线排列的空间里。穿一下梭,踩一下板,再猛拉一下筘,一条条线就经纬交织成布。

  “一天最多也就能织四五米。”王松卿介绍,土布制作过程要经过绞棉花、弹棉花、纺丝、浆丝、拢纱、经(谐音“耕”)布、载布、棕布、织布、漱布等多道工序,织布的前期工作,起码就要耗时半个月。

  土布的亮点除了纯手工,另一个是纯天然,尽管布的颜色非常鲜艳,种类也很多,但大多是用天然材料染成的。王松卿告诉记者,以前染线的材料主要以中草药为主,经过摸索,她发现洋葱皮、核桃壳等都可以拿来作为染料。“纯天然无害,还可以废物利用。”

  作为东阳土布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松卿在推广土布这件事上不遗余力,不仅积极带作品参加省级传统工艺推广展、农博会等活动,而且还和多所学校合作,开设公益非遗课堂。

  王松卿说,织布毕竟是个体力活,年岁渐大以后,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她希望年轻人能在传统手艺作品中挖掘出文化和商业价值,把东阳土布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