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行业“西施”“潘安” 不靠颜值靠实力

2022-02-11 09:22:10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徐帆

  编者按:“豆腐西施”“搬运西施”“拉面西施”……互联网时代,不少长得靓丽的人,因为从事着跟外形不相符的工作而走红。在我们身边,也有着不少人,他们不立人设,也不靠网络,而是靠着自己的踏实勤奋和口碑,成为自己行业内或周边的“网红”。

  近日,记者采访了两位离开家乡在东打拼的高颜值“小哥哥”“小姐姐”,他们用辛勤付出默默坚守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越努力越幸运。

  “猪肉西施”李龙菊:异乡奋斗七年 猪肉铺经营出幸福生活

微信截图_20220211091929.png

  “龙菊,帮我称点猪肉和豆芽,晚上吃炒面。”“好嘞,总共十三块五,今天小葱很新鲜,给你放进袋子里了。”尽管下着小雨,市区新江路77号的小潘蔬菜行里,仍不时传出微信或支付宝到账的声音,店主李龙菊正微笑着与顾客交流,并顺手递给顾客两张餐巾纸,让她擦擦抓完豆芽后的湿手。

  “我在龙菊家买了好几年的菜,每次老板娘都会习惯性地递上纸巾、送点小葱,这些细节很抓顾客的心。”一位顾客说,她搬家到江北后还会专门到这家蔬菜行买菜,老板娘服务好长得又漂亮,在这一带“小有名气”,不少老顾客称她“猪肉西施”“蔬菜西施”。

  李龙菊是一名“85后”,贵州贵阳人,留着一头干练短发,身材纤瘦,但砍斩起排骨来游刃有余。聊起与猪肉的结缘,李龙菊打开了话匣子,“我丈夫的姐姐在东阳开了一家猪肉店,2014年我来东阳玩时跟着姐姐学习了一段时间,第二年便和丈夫一起开了这家猪肉铺。”李龙菊说,卖猪肉这行门槛不高,不需要多少技术,肯吃苦就行。

  暖心的服务、甜美的笑容和颜值的加持,李龙菊的猪肉铺很快便在新江路站稳了脚跟,她的致富梦也从这间小小的猪肉铺开始“生根发芽”。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2015年底,李龙菊又租下了隔壁一间门面房,开始卖蔬菜,她的丈夫也在东门菜场投标了一个摊位卖猪肉。

  每天早上6点到店做开张前的准备工作,分切猪肉、整理蔬菜、备货……一直要忙到上午9点多才能歇会喝口水。“丈夫主要负责进货和送货,平时都是我一个人在店里,卖的种类多起来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要多一些。”李龙菊说。常有顾客跟李龙菊开玩笑,长得这么好看为什么不转行,不用起早摸黑这么辛苦。这时她总会笑着回答:“别的也不会做,虽然累点,但是很踏实。”

  “我不要带筋的,牙齿掉光了咬不动。”一位老婆婆一边用东阳方言重复说着,一边仔细挑起了猪肉,面对老婆婆的询问和挑剔,李龙菊耐心回答,不时还夹杂着一两句东阳话。“平时有很多年龄大的老顾客来买东西,有些不会讲普通话,我就学了几句简单的东阳话,方便交流和做生意。”李龙菊说,老年人买东西比较仔细,只要足够耐心真诚,还能和他们成为朋友。

  靠着蔬菜行,李龙菊在东阳安了家,两个孩子在东阳上学,还把家中老人接了过来,日子越过越红火。李龙菊打开微信收款小助手,上面显示有不少老顾客到店消费一两百次,多的有400多次。凭借良好的口碑,李龙菊得到众多街坊邻居和老顾客的喜爱,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来务工者,都对这位“猪肉西施”心生敬意,许多暖心事也在这间小小的蔬菜行里上演,温暖着李龙菊的心。

  “刚到东阳那一年,人生地不熟,一位经常在我这里买猪肉的老人在端午节那天给我送来了热腾腾的粽子,心里很感动。”李龙菊说,老人今年94岁高龄了,有时傍晚散步经过她店门口,看到当天剩的肉比较多时,也会顺带买点回去。老人如此照顾自己的生意,李龙菊心里很感动,时常会把老人种的吃不完的蔬菜收购进店里售卖。“今天隔壁理发店的老板娘还给我端来了一碗酒酿,她知道我喜欢吃。”

  在东阳多年,李龙菊一家更多会选择留下过年,但仍会保留一些家乡年俗,比如制作贵州香肠、吃小米扣肉,大年初一早上去山上带一些干枯木柴回家,寓意“抱财归家”。

  由于疫情等原因,今年春节,李龙菊一家留在东阳过年。“平时因为做生意忙,没时间带家人去玩,春节期间带他们去东阳周边走了走。”李龙菊说,新的一年里,希望店里的生意红红火火,家人平安健康。

  “炒货世家”传承人管明涛:就想一辈子干好一件事

微信截图_20220211091938.png

  瓜子、花生……一颗颗微微焦黄、泛着油光的果仁,争先恐后地从旋转的烘炒机扇叶里蹦出来,落在竹篾编成的簸箕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刚出炉的瓜子饱满、透亮,散发出淡淡的焦香味。

  位于市区西门菜场的山东炒货店,一茬一茬的顾客冲着这喷香的瓜子花生而来。21岁的管明涛戴着口罩、身穿深绿色工作服,正弯着腰不停地把炒好的瓜子抓匀、放凉,眉眼间透露出帅气与专注。

  一锅瓜子炒好后,管明涛又一刻不停地招呼客人,称重、打包、算账……每一个动作都十分娴熟。“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备点炒货,那段时间店里生意是最好的。”管明涛介绍,炒货店由父母经营,自己主要负责炒制,姐姐则帮忙售卖,一家人来自山东临沂。

  从早上六七点开门,一直要忙到晚上11点才收工,管明涛的脸上略有倦意,他伸了伸懒腰,又强打起精神,开始炒制下一锅瓜子。这段时间,忙碌成为一家人的常态,烘炒机也几乎一刻不停地旋转着,基本每天要烘炒上百斤果仁。

  “炒货这个东西,出锅后要放凉了才好吃,热的时候吃起来不脆,但也不能放太久,容易受潮,所以我家坚持当天现炒,口感更好。”虽然年纪轻,但管明涛从小就和炒货打交道,他的爷爷和妈妈是炒货能手,他小时候就站在灶台旁,看着爷爷和妈妈炒出香喷喷的瓜子花生。挑出去卖之前,爷爷总会先抓一大把给他解馋。耳濡目染下,管明涛对炒货十分感兴趣,几年前开始学习如何炒制。

  家住城区解放路的吕大爷是管明涛家炒货店的老顾客,专程过来买瓜子和松子。“这个小伙子炒的瓜子很不错,吃起来又脆又香,技术完全不输他妈妈。”听到顾客的肯定,管明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瓜子花生是否香脆取决于炒制,稍有大意,炒出来的味道就差了些许,老顾客一吃就吃出来。”管明涛说。

  靠着这份热爱和不怕苦累的精神,管明涛开始逐渐挑起炒制大梁,他说,炒出更多又香又脆的瓜子花生,是他想干一辈子的事情。“虽然要起早摸黑,一年只能休息几天,但我应该把这门家传手艺传承下来,把这家店经营好。多积累些经验,以后开一家自己的炒货店。”管明涛坚定地说道,未来很长,他相信,只要勤劳肯干、脚踏实地,靠着一颗颗小小的瓜子和花生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忙碌中,烘炒机又开始运转起来,轰鸣声里蕴藏着希望……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