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不负冬日好“食”光 那口最爱的限定美味

2022-02-11 10:35:43 来源: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马安琪

  编者按:这个冬天,雨水偏多,让人感到冷嗖嗖的。不过,冻人的冬季,有了动人吃食的相伴,又会让人觉得,冷一点也没关系。在每个人的心里,应该都有一份独属的冬日美味,回忆起来是那么意犹未尽,能暖和一整个冬天。

  一碗软糯腊八粥

  异乡人的冬日温暖

  “谢谢我的房东,自从我住进来后年年都能喝到她熬制的腊八粥。做一次也许很简单,但能连续这么多年自掏腰包熬制腊八粥,免费送给我们这些租客,很不容易,大家都很感激。”一个多月前的腊八节,租住在白云街道的姑娘小刘如期喝上了一碗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她说,专属东阳的冬日美食,就是来自房东的暖心腊八粥。

  小刘口中的房东詹奶奶,家住白云街道蓝天社区塘头小区。2013年,詹奶奶家的房子重新建造装修后,开始对外出租。每年一到腊八节,租客们都能喝到詹奶奶熬制的腊八粥。詹奶奶每年都亲自采购食材,熬制一夜,然后再把熬好的粥分给租客。“她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还常常关心我们,亲自下厨熬制,不求回报不计成本,真的让人感动。”小刘说。

  在小刘的引路下,记者在塘头小区见到了詹奶奶。在与老人的聊天中得知,老人今年76岁,原先在单位食堂工作,“做饭是我的特长,大家每年能喝上我熬的腊八粥,我感到很幸福,一点也不觉得辛苦。”老人说,自己家的租客基本都是背井离乡来到东阳打拼的,起早贪黑地工作,如果自己做的这件小事能让他们在异乡感到一丝温暖,也就很满足了。

  租客周女士说,她喝老人家送的腊八粥有5年了。“詹奶奶熬制的腊八粥食材丰富,味道也很好,来东阳这么多年,在詹奶奶家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詹奶奶说,每次熬制腊八粥需要两个煤炉,每个煤炉上熬制约50斤的腊八粥,里面大约有18种食材。她说,除去分给家里租户的部分,这些腊八粥会由志愿者帮忙送给社区工作者、孤寡老人等。8年多来,詹奶奶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儿女不仅帮忙采购食材,还一同来熬制,共同传递这份冬日的温暖。

  一箱手工年糕

  唤醒对家乡的思念

  “收到了,都是老味道!”

  “呵呵,特意去做了你最爱吃的年糕。”

  ……

  视频通话中,身处沈阳的马盼笑与在老家东阳的父亲分享着收到“家乡味道”的喜悦……对于马盼笑来说,独在异乡,加完班吃到一碗家乡的手工年糕便是她心中的小确幸。

  2012年,马盼笑高中毕业后只身来到2000公里外的沈阳上大学,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加上毕业工作三年,今年已是离家的第十个年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常常会想起母亲在家变着花样做的年糕,切片煮、切块煎……”她说,虽然在东北偶尔觅得几家南方的餐馆,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走得多远,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一把锁定蠢蠢欲动的味蕾。

  记忆里,每年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开始做年糕。马盼笑说,家附近有一家南马年糕加工作坊,每年冬季最是热闹。“依稀记得,自己10岁那年的冬天,下了一场雪,母亲一大早就将她叫醒,‘走,跟妈一起去做年糕’。”马盼笑眯着惺忪睡眼出门。路上行人已经不少,有的人骑着一辆三轮车,男人载着女人,去镇上买年货。空气中飘着浓浓的烟火气,时不时传来小孩嬉闹的声音。

  母亲牵着她的手,在雪地上慢悠悠地走着,到了加工作坊,天已透亮,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即使是陌生人,也都笑呵呵地相互点头打招呼。“作坊里有一口大蒸锅,把好几十斤配好比例的米倒里头蒸好,再用专业的机器给它搅拌压成条做出来……”至今,马盼笑都能清晰地回忆起加工流程。她说,做完年糕,就等着过年了。如今,自己已有好几年过年没吃到年糕了。她母亲常常念叨:“现在的年轻人都到外面去闯荡,很少在家,去做年糕的人一年比一年少。”

  如今,父亲给她寄来了一整箱亲手加工的年糕。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让无数像马盼笑一样离家千里的游子,随时能够找回记忆中的味道。而其中缺的那点,只能由游子自己去慢慢摸索,顺着儿时看父母做饭的窸窣记忆,一次一次尝试,一次一次接近当年的味道……

  一碗猪油拌饭

  香了整个童年

  “一勺猪油,一匙酱油,一碗热腾腾的米饭,一起拌一拌……”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今天,许多人都很少会吃到猪油,但对于记者的“60后”母亲来说,猪油的深刻记忆大概就停留在了小时候的那一碗猪油饭。

  母亲一直认为猪油是种好食材,她说,小时候物资匮乏,时常会经历吃不饱饭、吃不好饭的窘况。一到过年时节,杀了年猪,熬了猪油,吃上一碗猪油拌饭,可真是人间美味。

  母亲边回忆着童年的味道,边咀嚼着一碗用猪油炒的饭。她说,小的时候,锅里刚出炉的白米饭趁热装上一碗,将一勺由猪肉熬成已经凝固的猪油撇在上头,一会儿,米饭的蒸汽就能将猪油融化,偶尔还能碰到一些没熬尽油的猪肉干混在里头,别提多惊喜了,那滋味也是相当不错,为这顿饭锦上添花,多了一道配菜。从她脸上惬意的笑容可以看出,她吃的不是饭,而是童年的味道。

  “有时候还会在米饭上淋一些酱油,不可过多,否则米饭入口味道会偏咸。”母亲补充道,放好这两份调料后,用勺子搅拌,地道的猪油、酱油很快就与白米饭合为一体,白米饭泛着油光,闪闪发亮,酱油的存在更衬出它的剔透黑亮。搅拌之下,那香气扑鼻而来,携带着米饭的甜香、猪油香以及浓郁的酱油香,简直一绝。

  如今关于米饭的吃法早已经五花八门,也许是样式精致,也许是味道更美味,也许是口感更佳,可母亲说,很难再有一碗米饭的记忆能胜过于猪油拌饭,让她念念不忘。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换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现在也很少有“猪油、酱油拌白米饭”的吃法了,母亲说,每每想起,心里头也总是萦绕着温暖的气息。

  虽然以前的生活环境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和无奈,但那时候的人们对于这样的一碗饭油然而生出一种满足感,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回味出熟透的饭粒被扒拉进嘴里,狼吞虎咽或者是细细咀嚼的味道。它的意义早已不仅仅落定在了本身,它勾起的回忆才是让人再三记起的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