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木雕艺术大赏看“浙”里

2022-11-03 14:44:19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任振江 郑晓东 摄影 任振江 郑晓东 通讯员 陈利平

  木雕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以斧、刀、锉、锥等为工具,通过艺人巧夺天工的手法,在保持木头最原始的形态下,以“三分雕刻、七分天成”,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木雕跨越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成为传统文化的精神象征,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

  浙江是木雕艺术大省,中国四大木雕中有两个在浙江。浙江木雕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雕鱼,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从地域来看,浙江木雕主要分布在浙中及沿海地区,如金华、温州、宁波、台州等地,不同地区的艺术各具特色,尤以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宁波朱金漆木雕最为知名,在中国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次“新征程·新民艺”浙江木雕艺术大展(东阳巡展),以浙江木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共分为8个篇章呈现。其中,东阳木雕作品60余件,占参展作品四分之一以上,涵盖了东阳多个时期名家巧匠的代表作品。从“文物级”老物件:1955年的《庆丰收》、1958年的《人民公社》、1975年的《农贸市场》,到反映大师和传承人当下群体思潮、精神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取经》《西双版纳的春天》《曹操赠袍》《高原练武》等作品,展现了东阳木雕的发展演变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面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展会现场看看,一睹浙江木雕的独特魅力与勃勃生机。

W020221102584165623789 (1).jpg

人物故事门窗格子(晚清)

  回望经典

  木雕艺术折射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过往的观念、信仰、礼制与风俗,一方面是古人审美趣味的凝练与升华;另一方面也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素材及灵感源泉。

  走进展览第一站——回望经典篇章,木雕作品古朴的色泽和油润的质感,仿佛在诉说一个个久远的创作故事。东阳木雕的艺术风格由“古老体”到“雕花体”再到“画工体”不断演变,实现了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意象到具象的升华。尤其在木制建筑装饰和家具雕刻式微的背景下,走向了以写实具象为具体特征的当代木雕创作模式,并于20世纪50年代后基本完成转型,逐步走向巅峰。形成彼时东阳木雕创作风格鲜明、关切时事,并以准确手法描绘主题形象的特点,集中展现了东阳木雕作品饱满正气、写实传神、格调清雅的艺术面貌。

W020221103510303764390.jpg

《庆丰收》马凤棠、陆润寿、陆金友、吕世棠等(1955年)

  据此,在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上,东阳手艺人开始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木雕作品,如吕世棠、陈鹤亭、马凤棠等集体创作的《庆丰收》《人民公社》,马凤棠《林则徐禁烟》,以及黄紫金《把红旗插上一江山岛》《八女投江》,还有冯文土等制作的《焦裕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等作品。其中,1957年创作的《和平颂》被省人民委员会赠予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而1958年马凤棠出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民间美术系副主任,至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制作、生产的木雕和竹编礼品,以及各类展品已达803件。而外销事业的发展更令国际市场逐步打开,东阳成为彼时浙江省重要的轻工产品出口基地。

W020221103510304660046.jpg

《人民公社》陆润寿、陆金友等(1958年)

  群英汇聚

  浙江地处江南文化腹地,人杰地灵;浙江木雕跻身工艺典范,名家辈出。浙江木雕题材包罗万象,古有建筑装饰、陈设小品,今有日用家居、文玩雅物。

  时代成就工艺,工艺记录时代。工艺的背后是代代传承、默默坚守的匠人,他们的身上是“国之大匠”精神的不断延续。匠不留名的历史随风而逝,新时代的中国用“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将其铭记,以继往而开来,其间更包括了传承浙江木雕的重要艺术家们。

  在这个篇章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当下东阳木雕代表性人物陆光正、冯文土、吴初伟、姚正华、黄小明、徐土龙等大师的得意之作,还能一睹来自瓯越大地的黄杨木雕代表作品。

W020221103510305543100.jpg

《取经》陆光正

  他们的创作,不仅是艺术本体的表现,更为文化责任的担当。他们注重生活美学和工艺观念,从当代艺术与设计观念中汲取养分,拓宽视野。他们留意周遭环境和时下风尚,以雕刻语言和文化意涵来拓展木雕的适用空间,进而随形造境、随类赋彩。他们拥抱新媒介与新平台,不断开拓文创之路,令旧物见新颜、新品得创造。

  现实情怀

  现代木雕从内容到形式千姿百态,基于现实情怀的创作与作品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不断开拓出新的边界。在技艺持续精进的今天,部分木雕创作者早已将视野转向现实和当下,对具体的生活素材进行真切的描绘。

  吉祥文化是木雕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诸如祈福纳吉的向往和祝愿。不过其间也还有大量伦理教化与抒情言志的现实表现,以及英雄主义的抒写或装饰性图案的铺陈。1949年后的一段时间,东阳木雕经历恢复性生产,到发展为1954年的“楼店木雕小组”,到“东阳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第一木雕工艺合作工厂”,再到“东阳县木雕厂”以及“东阳木雕集团”,成为带动工厂化生产的变革方式,创作了诸多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如《庆丰收》《人民公社》《焦裕禄》等。改革开放后,企业改制,以及回乡创业的手艺人逐渐推动木雕产业的发展,大型组雕《成就·春天放歌》代表了新的艺术面貌。

  其中,民生民俗的演绎同样是现实情怀中具体而微的一个类型,当代浙江木雕越来越多地涌现出反映俗世生活题材的作品,甚至包括平常院落、乡村宴饮等。这些万千家庭司空见惯、平凡普通的场景,正渐渐郑重地呈现在木雕实践之中。形式上有一部分虽仍未跳脱传统视觉经验的范畴,但其内里已从单纯的造型模仿范式中抽离,个体的生命体验、群体的家国感悟都成为这些作品描摹的对象。这正是浙江木雕创作者群体,特具鲜明的态度与深刻思考的集中艺术表达。

W020221103510306611913.jpg

《福寿绵绵》李毅

  生活之美

  发现日用之美是学会如何生活的大智慧。木雕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标准。可以说,木雕的世界便是审美的世界,或清新或典雅,以技艺成器之外形,以规矩成物之法度,平凡朴素、至真至简。在木雕工艺的表象世界里,匠人将技艺与深情融入生活日常,投射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纯真心灵的憧憬,是所谓以日常滋养性灵,以审美伸展诗意。

  至于日用中的木雕,主要作为居所和内部生活器物等的装饰,通过圆雕、浮雕、透雕、镶嵌等刻、饰手法,将图案在木料上雕刻,形成层次分明、造型立体且虚实相生,又或玲珑剔透、或纵横交错的特殊美感。而家居器物中木雕装饰的形象还承载了诸多象征寓意,是一种将伦理意识、美学思想、自然情感、生活愿景等人文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载体,反映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样态与文化实践行为。

  东阳木雕艺术用于生活空间的营造与美化,基于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建筑雕饰和居家装潢、家具和日用品装饰、陈设欣赏品,以及宗教和丧葬用品等类别。明代以来直至民国时期,建筑雕饰是这门工艺的主要呈现形式,具体包括梁架、牛腿、琴枋、斗拱、天花、雀替、船篷轩之顶面,以及门窗、隔扇等。

W020221102584172893717.jpg

《文斋七友》吴腾飞

  腐朽神奇

  根雕艺术呈现给人们的独特魅力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一段糟朽的根材,经过创作者的巧思和雕镂,宛如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而自然根材的独一无二性,使得根雕作品具有不可复制的价值。同时,根雕艺术又巧拙相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高度重视艺术的发现和再表现,是因材构思、因势塑型的代表。

  浙江根雕历史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清以后特别是1949年以来,在传承、创新、发展之路上,逐渐形成自然大气、格调古朴的体系。根雕艺术同样紧随时代,寓人文传统于现代情境。本次展览上的作品,艺术家们匠心独运,从文学名著、历史故事、文臣武将等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木根之“朽”是永恒不变的,但工艺之“奇”却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家们勇于创新,通过各种概括、夸张、写意、写实等手法,成就一件件新的传世佳作,塑造出了属于当下时代的审美文化。

W020221102572729455897.jpg

《赤壁怀古》高公博

  唐风宋韵

  盛唐气象是兼容并蓄、雍容华贵,繁盛的造物上充满了勃勃生机,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由唐入宋,一个素雅清润、英华内敛的时代登上历史舞台。毋庸置疑,唐风宋韵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乃中国传统文明的一大代表,成为现代人思慕、效法的终极典范。

  本次木雕作品中主要以唐、宋时期的古典意象为表现题材,涵盖了诸如东阳木雕、黄杨木雕、根雕等类别,而来自浙江各地的木雕创作者,以高超的技艺来表现历史人物、名著故事、生活场景、山水画意等内容,形式可谓相当丰富。其中,仅人物主题,便有单人雕像,以及二人、四人组雕,甚至是多人群雕等等,经典的大唐盛世繁荣富足的风貌得以借此再现,而宋式文人雕像和山水画意雕刻更传递着其时深沉、细腻的人文情怀。

W020221103505157112366.png

《唐代妇女捣练图》王笃芳

  据悉,东阳木雕滋长于秦汉,到唐代初具雏形,经宋至明,技艺臻于纯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宋代将其用于印刷业和木刻版画,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之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一整套完整的雕刻技法。清代乾隆时,因有众多东阳木雕艺人奉诏进京修缮皇宫,促成东阳木雕的鼎盛。1949年后,木雕艺人成立了东阳木雕厂,东阳木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叠翠新峰

  浙江是百工之乡,木雕工艺遐迩闻名,特别是东阳木雕和乐清黄杨木雕,更跻身“中国四大木雕”之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育一方造物,浙江木雕涵容了浙地的社情伦理与审美观念,继往开来,别具匠意。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推动反映新时代艺术风貌的民间工艺创作,2016年以来,浙江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不断吸纳民间工艺美术人才,通过讲座、采风、筹办展览、平台推广等方式着力锻造。“计划”更坚持以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重创新为要求和目标,全面提升优秀青年艺术家的艺术能力与制作理念,继而完善民间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拓宽年轻一代展露艺术风华的渠道,为民间工艺美术扶持一批思想合格、锐意创新的优秀人才。

  “叠翠新峰”展示了“新峰人才”的部分优秀作品,其中既有彰显国家和时代主旋律的现实创制,也有体现新文房雅趣的赏玩摆件。既有继承传统、全面开拓的当代佳作,也有观照时下青年活跃热忱的创意新制。这些无不折射出民间工艺的新思潮,也勾勒出浙江木雕的新蓝图。

W020221102572730868470.jpg

《西风烈》徐洁

  装饰皆道

  装、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与服装、修饰有关,后来“装饰”一词连用还发展出更宽泛的内涵与外延,指向了用于整治外观、美化生活的一切具体行为,到了现代学科分类中,装饰也曾经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

  同时,木雕艺术也常常融于日常,美化生活,更承担了实用和审美的复合需求。例如中国传统木建筑里的牛腿、梁柱等原是基础结构,对其进行浮雕、透雕、圆雕等的加工、修治,美化了建筑。木雕艺术家从传统和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一件件精品,可陈列室内外以供欣赏,可充作家具以利生活,是实用与装饰的高度统一。

  木雕艺术是我国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作为装饰品则具备了深厚的历史况味,继而还表达出主流的伦理道德观念,寿星、龙、凤、狮子、桃、羊、鹿、牡丹等等寓意吉祥的主题,更表达着儒家“五福”的吉庆寓意——寿、富、贵、禄、子孙满堂。至于各种历史故事、戏曲小说、神怪传奇等,则在另一个维度上劝人向善、宣扬德化,处处传递着、彰显着、高扬着为人之道、处世之学、齐家之德乃至治国之术。

W020221102572722251909.jpg

《九五至尊》陈一中

一审:董之震
二审:王中华
终审:单昌瑜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