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大山里的电工“诗人”

2022-12-09 15:14:29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吴旭华

  “初雪即将落下,我们即将分别。亲爱的兄弟们,冬天正式来临,我的思念正式启程……”

  11月30日中午,寒风呼啸。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三单供电服务站的一间办公室里,楼品良正用“东阳普通话”为工友们朗读自己写的诗。

  读着读着,他的声音哽咽了,围着他的工友们也眼眶泛红……

  这天,东阳正式入冬,楼品良也将脱下穿了23年的工作服,正式退休。

  “你是我们永远的大诗人,以后有了好诗,别忘了给我们分享。”三单供电服务站站长楼正华握着他的手,“你给我写的诗,我会永远保存,常读常思……”

dyrb2022120700005v03b003.jpg

  诗是他在山路上的慰藉

  1999年,退伍回乡的楼品良进入三单供电服务站工作。带教师傅是他的哥哥楼国良,一位1987年入党的老党员。

  山里交通落后,众多小村庄撒落在大山的褶皱里,全赖羊肠小道通向那些最隐秘的角落。第一次陪哥哥去收缴电费,他坐在“三八大杠”后座上,捧着一袋哥哥给村民代购的物品,满心的不情愿:当了几年兵,在部队里又立过三等功,就是想着走出大山在外闯出一番天地,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乡里。山里穷,山里苦,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大山的魔咒啊!

  哥哥的背上仿佛长着眼睛,能猜透弟弟的所思所想:“山里的乡亲日子苦,我们是山里的孩子,更要懂得他们的不易。只要电网建设好了,山里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收缴电费是服务站当时的工作“第一难”。到了村里,楼品良看到哥哥把老爷爷背着的柴火放到车后座上,把老奶奶拎着的番薯篮子挂到车把手上,一路说说笑笑送回家,从他们手上接过电费时还不忘嘱咐他们:“有什么困难就找我,打个电话就好!”

  那天回到站里,楼品良满脑子都是哥哥的话:“只有把老百姓服务好了,他们才能支持我们的工作。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把百姓的事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往后面放。”难怪哥哥的工作做得那么好,电费收缴率居于站里前茅。想着想着,他脑子里突然蹦出4句话:“山道弯弯一席谈,拨云见雾心敞亮。我虽退伍不褪色,服务百姓开心忙。”

  时隔多年,楼品良一直记着这首“诗”。入伍时,他刚从乡农业高中毕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部队里坚持学习,看书做笔记。“我的父亲是三单乡西营村泥坑自然村的老书记,他告诉我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有空就多读书,读书才能明理。”

  站里人少事多,很多工作都靠单枪匹马。每次孤身行走在悠长的山路上,楼品良就即兴创作并随口朗诵,以此壮胆并驱赶孤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就是他的听众。大地就是他的稿纸,一首首诗如树叶般飘落,又如树叶般归于泥土。

  “我写的都是些打油诗,不好意思示人,有时候随手记在纸片上,过后就扔了。”楼品良笑着说,自己只有农中学历,后来虽获得了中专学历,但离真正的诗歌创作还很远,“不过我的记性很好,有些诗过去几十年了,还能背得出来。”

  凭着这份好记性,在电费由银行代扣代缴前,楼品良记住了700户村民每个月的电费数据。后来,他还把自己的诗和电话号码印到名片上分发给村民,最新名片上的诗已是第三个版本:“电波奇幻走环球,工农士商恩惠周。楼阁基竣九峰上,品茶赏景座仙洲。良缘开畅心怀暖,提醒诸君按规由。”每次分发时,他都给村民讲解其中意思:“前面两句是讲国家电网好,惠及各行各业;中间两句是讲我们三单乡九峰山风景好,那一带也是我服务的台区;最后两句是说我有缘和大家成为朋友,提醒大家注意用电安全。”

  “哟,你这个会写诗的电工又来了!”每次进村,熟悉他的村民总会高兴地打招呼,“品良老弟,你又写了什么新诗了,读给我们听听。”而楼品良也会开心地用当地方言为大家读诗,读到最后,大家都开心大笑——这些诗里,有楼品良平时走村串户的所见所闻,也有国际国内大事,更多的是提醒村民注意用电安全、身体健康的内容。特别是每年6月的电力“安全月”,他都会创作诗歌下村宣讲。“安全,是呵护生命长堤的忠诚卫士。有了安全的恪守,才不怕暴风骤雨的来临,才不怕危险阴霾的笼罩……”2020年,楼品良以真挚优美的笔触创作的散文诗《安全月与安全》,传遍了三单乡各村。因为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楼品良还被村里聘为宣传员,曾获得2005年度基层宣传工作三等奖。

  “每到逢年过节就是用电量骤增的时候,用电安全重要性凸显,品良就会根据实际创作诗歌读给我们听。”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金永奇说,楼品良的诗虽“土”却“实”,用方言朗读效果奇好,大家都爱听。站里把他的诗打印后分发给大家下村服务时宣讲,“老人家都听得懂!”

  诗是他在爱情里的救赎

  在楼品良的名片另一面印着另一首诗:“金楼银桌张张圆,永品佳茗海登蓝。奇良英才平路行,来日方长宏图展。光网缘分千相守,贵君友情万年红。”这首诗里嵌进了4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金永奇、楼品良、张海平、张登炉(路),其中张海平、张登炉是老站长。

  三单供电服务站位于“东阳的西藏”,仅有11名工作人员,工龄都在20年以上,年龄基本为50岁以上。因为服务范围广大、村庄分散、任务繁重,员工们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楼品良也不例外。

  9年前,楼品良的妻子患了抑郁症,离不开人照料开解。时任站长张海平发话:“放下工作,回去陪老婆!”

  “我亏欠老婆太多了!”楼品良说,自从他到了站里,妻子就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家里家外、田间山上,繁重的农活压得她几次情绪崩溃,“在最忙的时候像春茶采摘时,她一个人和时间赛跑,一早起来采茶,晚上又要炒茶,我却帮不上忙……”

  在刚工作的那几年,楼品良经常给生活困难的村民垫交电费,最多的时候垫付了一千多元,而他当时每月工资约480元,相当于4个月的工资。为了填补缺口,妻子拿出自己卖茶叶、卖香榧的所得交给他,后面几个月家中用度只能靠妻子。这样的情况直到2003年才终结。“山里失能老人较多,有时候他们忘记把电费还给我,也有部分老人生活相对困难,我也不去追讨。”楼品良说,遇到这样的事,善解人意的妻子总是说,就当是给老人献爱心了。

  从此,楼品良又多了一个读诗的对象——妻子。每天,他开车带着妻子到站上班、进村服务,一路给她分享风景、给她朗读即兴创作的诗歌。“树上鸟儿成双对,我与贤妻把家还。山清水秀风光美,我劝贤妻放宽心。大山胸襟多宽阔,动人秋色看不足。人生在世三万天,快活一天是一天。”听着他的诗,感受着爱情的温暖,妻子的脸色渐渐明朗起来……

  这样的日子坚持了6年,妻子终于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看着那个健康的妻子又回来了,楼品良百感交集,提笔写下了那首诗,印在名片上。“苦啊累啊我都不怕,就怕失去家人。感谢站里的同事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我,而是一直帮助我,劝慰我,就连买了葡萄也要给我留几串,让我带回家给老婆分享。”楼品良说,是诗歌让他完成了对爱情的救赎,是工友们的支持给了他救赎的力量。

  诗是他在工作中的法宝

  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周露芳至今记得2020年公司迎新晚会上的一个节目:“那天,三单站就表演了一个节目,楼品良的诗朗诵。我记得很清楚,诗的题目是《光明的使者——献给电网工人的歌》。”在这首诗里,楼品良的视角从天安门城楼到南海人造岛礁,再到雪域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呼伦贝尔大草原、黄浦江、港珠澳大桥等,用气势磅礴的诗句,把近年来国家电网的重点工程都串连起来,讴歌电网工人。“虽然通篇他用东阳方言朗诵,但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带入了诗的情境,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电网工人雪花裹身、凿冰立柱,身临塔顶、接线架网的身影,听到后来,很多人的眼眶都湿了。”事后才了解到,为了创作这首诗,楼品良反复修改多遍,为了查找正确的字词,他抱着新华字典一遍遍翻看。

  这首诗让楼品良为更多人所知,“以前知道他会写打油诗,没想到他还会写这种散文诗,真是震惊到我了。”巍山供电所所长王泽盼说。他的诗歌给站里带来了文化气息;听他读诗,成了工友们喜欢的文化节目之一。有时候工友心情不好,他就朗读自己写的诗,直到把人逗笑。

  鲜为人知的是,楼品良还在服务中把诗歌当成了“赠品”:村民结婚,他写诗赠贺;企业乔迁,他赋诗以赠。平实动人的诗句,拉近了他和服务对象的距离。

  6年前,楼品良联络的三单乡桥棚村,一俞姓村民突然去世,留下妻子和还在读高中的女儿。他获悉后前往慰问,告诉母女俩:家中遇到困难,随时来找他。次年,女孩子考上大学,他在送上红包的同时,送上一首诗,“今日家中遇厄运,不误读书年轻人。一家有难大家帮,学成莫忘报国恩”,勉励孩子努力向学,有困难可以找他。“我只是想让孩子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关心着她。”如今,女孩已大学毕业找到工作。

  为你写诗,护你光明。一颗充满激情的诗心,为大山里的服务站,带来了最朴实的诗情。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