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走近非遗——东阳锡艺:循古出新 匠心坚守

2022-12-13 09:41:49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韦敏航

微信图片_20221211211640.jpg

  一方小院,一墙工具,一人一锤……日前,有节奏的敲打声在卢宅非遗广场回响。这是东阳锡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卢晓侃在制作锡器,一个姿势往往要保持几个小时。

微信图片_20221211211701.jpg

  “这是一对‘仙鹤’造型的蜡烛台,另配有茶壶、酒壶,是客人定做给女儿作嫁妆的。”卢晓侃介绍,近期他制作的这一套锡器非常费工,烛台采用纯手工制作,“仙鹤”的嘴、眼尾等细节均采用了嵌铜处理,最栩栩如生的是一对羽翅,用弹簧连接,轻轻碰一下还会微微颤动,振翅欲飞。整对烛台包括设计带制作在内,耗时一个多月。

微信图片_20221211211731.jpg

  东阳锡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锡制品多用于装饰、生活日用品、传统嫁妆等,光泽清亮、晶莹夺目。“锡艺本地传统叫打鑞,从业者叫鑞匠。自我记事以来,我父亲、爷爷都是挑着担头出去外面打锡的。”卢晓侃出生于城东街道寀卢村的一个锡艺世家,该村从前常遭水患侵扰,村民在农耕之余,做锡器以助营生。民国时期,寀卢村从事锡艺者占到青壮年的六七成,邻近乡里婚嫁用的壶、瓶、烛台诸器,基本上都出自该村手艺人之手。

微信图片_20221211211820.jpg

  用传统技艺制作一件锡器,要经过化锡、压板、裁剪、焊接、打磨、锤揲、雕刻等多道工序。焊接需做到平滑、无缝、焊透;打磨时需要用不同的刀具修整表面,使锡光亮柔滑;敲打要求用力均匀,反复敲打,呈现出流畅的线条……每一个步骤都要一丝不苟,马虎不得。

微信图片_20221211211829.jpg

  “锡艺工序复杂,人工成本高,我们村如今也只有几位老师傅会做了。”提起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问题,卢晓侃忧心不已。近年来,他将锡艺编成了教学课程,在市职业教育中心、横店影视学院开设锡艺专业课程。受教学生近年来斩获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第二届“黄炎培杯全国非遗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如今,卢晓侃的两个徒弟都毕业于横店影视学院,非遗进校园的成果显现。这位“守艺人”表示,自己对学生及孩子有深深的期待:“时代不同了,做手艺太辛苦,培养他们对手艺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以后哪怕不以此为生,也可以作为一个爱好,把这门手艺一直传下去。”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