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聚力新发展 完善新机制 树立新样子

2023-01-18 16:07:03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董莹 韦敏航 张庆 图片 胡扬辉

  在17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6位政协委员代表所在界别,围绕轻轨文化、数字经济、未来社区建设等主题作了精彩发言,为加快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阳篇章建言献策。

  匠心打造轻轨文化 彰显美丽东阳元素

W020230117541318235221.jpg

台联 施良苗

  在轻轨站打造积淀厚重的城市文化元素,通过轨道交通这条流动的风景线,展示独具特色的东阳元素,对于提升我市城市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金义东轨道交通是目前国内市域轨道线路最长项目,全长107.17公里,共设31个站点,其中我市有7个站点。

  纵观东阳轻轨文化布局,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展示主题不够鲜明,空间利用不充分,轻轨宣传展示平台以公益类广告为主,宣传推介我市地域文化甚少。二是展示内容不够丰富,东阳地域文化彰显不够,“三乡一城”内涵未充分展现。三是各轻轨站文化展示以单一的照片、简单的图文介绍为支撑,形式不够多元,宣传效果不够凸显。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建议:

  合理利用空间资源,让文化“显”出来。轻轨站点可以丰富站点音乐文化、主题色彩,把贯穿于整个城区的轨道立柱用起来,通过各种绘画来体现东阳“崇文重教、精工善艺、大气包容、创新图强”的人文精神;丰富青少年文化元素,开展玩具开发、图画绘本等领域创意创作。

  加大文化创意植入,让文化“亮”起来。可推出轻轨元素的帆布包、马克杯、文具等现代创意产品,同时在轻轨站点内设置木雕、影视元素文创产品宣传展示柜,用于展示本地的文创产品。

  深度挖掘地域特色,让文化“活”起来。让每一个轻轨站点都能成为展示东阳文化元素的窗口,例如歌山站,可以融入霉干菜、香榧、火腿等独具“东阳味道”的乡愁文化;人民路站可以增设东阳名人、乡贤文化主题墙,挖掘红色基因;会展中心站、体育馆站可以打造独具站点特色的科技馆墙绘等。

  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W020230117542894760368.jpg

经济界(一) 郭昕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市市场主体活跃,数字化改造工作起步早、动作快,已获得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示范区、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市等荣誉。

  然而我市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字化转型还存在着企业数字化改造不平衡、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对数字化转型顾虑较大等问题。为此,我建议:

  要瞄准不同市场主体需求,解决企业转型意识弱“不想转”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数字化转型奖补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推动企业与软件服务商供需匹配。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化合作,引导更多社会资源、金融资源参与企业研发,鼓励企业敢于投入、敢于试错,走出数字化改造第一步。

  深化合作发挥智库作用,解决企业基础能力差“不会转”问题。要深化与浙智专委、金华市智研院等智库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化培训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入企诊断,为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改造方案。发挥本地广厦大学优势,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减轻企业数字化人才招引压力,通过学习培训,提升员工数字化发展素养。

  政企合力打造领军样板,解决企业转型成本高“不敢转”问题。“以点带面”,支持意愿相对较强的中小企业,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样板方案,带动同行业企业扩面转型。“以大带小”,发挥横店集团等“链主型”企业作用,支持横店东磁、英洛华科技等上市公司率先在磁性材料、机械制造领域探索实践智能制造模式,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改造。

  推进未来社区建设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W020230117544008245761.jpg

教育界 韦跃飞

  未来社区包括了教育、健康、建筑、低碳等九大场景,场场都戳中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是全省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改革试点单位,系金华唯一。目前我们已有5个社区入选,计划到2025年完成20个以上未来社区建设以及完成两个镇街的未来社区建设全覆盖,面广量大,任重道远。

  依据未来社区建设“一统三化九场景”的理念,结合我市近年来的建设实践,发现还存在“三难”:一是建设投入大,资金平衡难;二是涉及主体多,协同落实难;三是要素配套高,政策保障难。针对以上难题,我建议:

  建立健全机制,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引导、模式建构等,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建立符合东阳实际的科学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评价体系。

  突出建设特色,立足区域禀赋、特色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类型的未来社区。如将猴塘社区打造成和科技新城匹配的未来场景;将槐堂社区打造成依托杭温高铁和金义东轨道交通枢纽、集聚影视文化高端要素的未来场景,等等。其他有条件的社区按“一区一规划,一社一画像”的要求打造。

  搭建产业平台,把未来社区建设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助推关联产业发展,包括数字智能、节能环保、绿色装配式建筑等一大批新技术,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

  强化资金保障,明确未来社区建设资金保障主体,出台长期的资金保障政策,如财政局安排项目专项资金、多个国资公司统筹保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通过资产运作等方式形成自我造血机制,实现可持续运营。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W020230117537487616962.jpg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 李广钱

  省民政厅提出浙江要建设幸福颐养标杆区,打造浙里长寿金名片,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金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也对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我市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建成镇乡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家,村级照料中心381家,基本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但我市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对此,我建议: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除财政资金补助外,积极鼓励、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力养老服务,帮助养老服务中心正常运营,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

  鼓励多元化主体介入,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鼓励专业机构介入、依托镇街现有机构开展运营的同时,鼓励社会专业机构创新服务方式,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更丰富全面的服务。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护理服务水平。制定出台相关从业激励政策,加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老年群体医疗需求,丰富医养康养服务资源。以镇乡街道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常规医疗服务。或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康复中心、护理站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全产业链居家养老服务生态。建立市、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强化多部门协同,开展政企合作,以一站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数字智慧平台为依托,构建全产业链居家养老服务生态,为我市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全方位、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搭好一根网线 助力电商共富

W020230117534558940021.jpg

侨联 楼向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电商扶持政策,截至2022年8月,兑现扶持资金1469.7万元,受益企业461家。自2020年以来,我市连续3年争取到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对千祥箱包、歌山渔具等项目进行专项扶持,累计争取到扶持资金650万元。

  虽然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呈现向好向上势头,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跨境电商产业的整体规模较小,与我市经济地位和总量不符;缺少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标杆效应不强;电商人才紧缺,中高端电商人才引进不足;银行信贷服务对跨境电商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

  腾笼换鸟,抢抓义乌电商溢出机遇,大力发展白云电商,吸引更多电商企业落户东阳,区域辐射全市,做大跨境电商产业规模,同时开展“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试点,推广“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商品供应链全球布局。

  外引高智、内育新人,实施多元化电商人才培育机制。如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支持在跨境电商园区和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电商特色产业学院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培训转化率,对市内两所高校和职教中心的毕业生实施奖励政策,提高留东率,把电商人才纳入紧缺型人才目录等。

  加强信贷融资支持,解决跨境电商企业的后顾之忧,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信贷服务,缓解企业运营和使用海外仓的资金压力。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W020230117533673598043.jpg

文艺体育新闻出版界 李玉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然而,我市存在全民健身硬件设施不足、体育设施共享利用不充分、场地维护管理不到位、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体育培训市场不规范等问题。我市体育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较为滞后,总体规模不大,市场环境不够完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提升空间巨大。对此,我建议:

  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全面落实,加强对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规范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健身的态势形成。

  推进全民健身场所设施配套建设,盘活资源,通过对原有的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等改造提升,推进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面向公众开放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和设施,积极构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平灾两用功能,将城市应急保障和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资金统筹起来,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多效功能。

  出台引导扶持政策,吸引多元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体育健身事业发展,拓宽投资渠道,建立体育培训机构评级制度,并通过相关渠道向社会公布,方便市民有针对性地选择,实现体培市场规范化运作。

  积极打造东阳特色体育产业品牌,促进各类体育健身组织与体育企业合作,在继续做强做优横店马拉松等精品赛事的同时,让体育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