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民生项目“落地开花”交出惠民答卷 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回眸

2023-01-18 16:10:47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李磊 王潇 董莹 韦敏航 陈巧颖 张庆 张耀 陈云 胡媛 通讯员 徐晓天

  2022年初,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要求,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产生了2022年度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件件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更加注重提升群众获得感、更加注重提升群众安全感、更加注重补齐民生短板。一年后,我们翻开2022年民生实事“年度答卷”,一起来“阅卷”。

  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打造更优交通出行环境

  “现在的进村道路比以前好太多了。”厉忠平是东阳江镇天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说,得益于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村里的水泥路升级成柏油路,不少“城里客”“外地客”来到天山,“我们村享受到了交通‘红利’。”

  天山村旅游业态丰富,游客可以在此享受包括观云海日出、体验山地卡丁车、品地道农家菜、住特色民宿的吃住游“一条龙”服务。借助“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该村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年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在2022年的民生实事“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大中修)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2022年我市共完成“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大中修)120余公里,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同时,2021年我市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2年入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除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项目的其他工作任务已对照目标全部完成,且部分工作超额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已完成17.85公里;在农村道路临水临崖、池塘、河流、落差临崖等增设防护设施30处;在农村道路增设中间隔离护栏、机非隔离护栏、绿化隔离护栏5600米;实施路口“五个一”工程(减速带、停让设施、警示柱、凸面镜、爆闪警示灯)343处。

  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群众卫生健康有保障

  2022年,我市将推进社区签约医生“下沉服务”、推进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用、AED配备及应急救护培训等3项工作纳入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日前,记者从市卫健局获悉,目前所有市级民生实事项目进度均达到100%,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近日,在千祥镇前马村青岩自然村,责任医生陈利华携带血压计、血糖仪等,上门为村里家庭签约对象服务。“家里老人有什么不舒服,只要打个电话,陈医生就会上门来看病送药,真的很方便。”村民陈艳红说。

  像陈利华这样的签约家庭医生在我市有560余人。2022年,我市积极推进社区签约医生“下沉服务”提质扩面,截至目前,签约总人数40.4万人,签约任务完成率100.06%,其中有效签约30.2万人,十类重点人群签约率86.16%,签约服务满意度达95%以上。

  除了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2022年,我市还从推动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用工作着手,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将93项检验项目、180项影像检查项目纳入结果互认范围。“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提升患者跨医院就医体验,解决重复检查、看病贵的利民举措。”市卫健局医政医管科科长李君权说,目前我市检验检查互认范围已扩大开展至二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覆盖率100%。2022年1月以来,我市各医疗机构累计互认34.76万次,互认率达55.12%,节约医疗费用1697.22万元。

  与此同时,2022年3月以来,我市以打造“15分钟急救圈”为理念开展AED配备及放置点救护员证培训工作,以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急救体系。截至目前,已在公共场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114个AED,覆盖我市18个镇乡街道,完成线下普及培训21万人次,持证培训8986人次(其中救护员证培训4399人次,CPR+AED培训4587人次)。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打开手机里的外卖软件,随意选择一家商家,都能在页面上看到“后厨直播”的选项,这正是浙江外卖在线平台上网络餐饮单位“阳光厨房”全覆盖的体现。

  在我市2022年度的十大民生实事中,“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是其中一项。具体任务包括了推进“三小一摊”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全覆盖和实现浙江外卖在线网络餐饮单位“阳光厨房”全覆盖三个方面。

  其中,推进“三小一摊”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为了破解“三小一摊”长期存在的主体信息失真、现场指导滞后、监管效能偏低等问题,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为此,市市场监管局下发《关于开展东阳市“三小一摊”全生命周期一体智治工作的通知》,从指导使用“证前帮扶”、完成帮扶任务、证后核查、数据及时清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智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受理帮扶1780家,办结1780家,完成了既定任务。

  我市共有69家在产食品生产企业,其中10家已于2021年完成“阳光工厂”建设工作。2022年,市场监管局通过摸底调查、分批创建、建立“一企一案”、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规范管理,完成了其他59家的“阳光工厂”建设工作,实现了在产食品生产企业原辅料验收、加工、产品储存和出厂检验等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管理情况可视化。

  网络餐饮单位作为小餐饮,准入门槛低,存在关停频繁情况,全市的数据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状态。为此,市场监管局成立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数字化专班,与运营商和外卖平台联动,及时掌握数据变化,做好动态管理。截至2022年12月2日,浙江外卖在线系统上显示网络餐饮单位2231家,除去已停业和申请安装中的142家,完成阳光厨房安装2089家,实现全覆盖。此外,2022年我市对网络餐饮单位安装了阳光厨房的给予每家500元的补助,分批完成了1905家单位的补助工作。

  守护碧水清流 推动全域水质持续提升

  “推进碧水提升行动”是我市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一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举措推进水环境治理,全面优化河湖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环境。

  12日傍晚,千祥镇后周村的李大爷沿着柽溪江千祥段生态廊道散步,享受饭后的悠闲时光。他说,廊道建起来之后不仅多了散步的好去处,能强身健体,还能欣赏到柽溪江美景。柽溪江千祥段、三联以上河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柽溪江流域的防洪防灾能力,也达到了防洪加固、改善生态与便民休闲的有机统一。

  这些中小河流的变化,是我市着眼防洪安全和生态修复、多措并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结果。2022年,我市启动南江流域柽溪江南马段、白溪江巍山段综合治理工程,续建柽溪江千祥段、三联以上段河道等综合治理工程,共计20.6公里。

  水库山塘治理提升工作也是“推进碧水提升行动”民生实事的项目之一,2022年我市共完成119座山塘、1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以及东方红水库提档改造。东方红水库是我市中型水库之一,改造项目包括坝体加固、路面压实铺设沥青、新建一座启闭机房等,施工难度较大,目前均已完成,使得水库运行更为安全、有效。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我省深化治水工作的创新之举,核心是雨污分流、截污纳管、长效运维,做到排水口“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截至上月底,我市已完成163个“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此外,完成提标改造农村污水处理终端32个,其中南市街道1个、南马镇4个、巍山镇9个、虎鹿镇2个、东阳江镇2个、马宅镇2个、佐村镇10个、三单乡2个,为促进农村水生态高质量高标准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深化城市品质提升 让群众更“有感”

  一条条畅通无阻的道路,一座座绿意盎然的公园,一处处美丽精致的节点……如今,行走在东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画面。这一变化,得益于我市连续两年打响城市品质大会战。

  2022年是我市推进城市品质大会战的第二年。在市城市品质大会战指挥部的统筹谋划、科学调度下,151个项目相继启动,着力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截至上月底,151个项目中,已完工76个、在建44个、前期31个,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左右。歌山大桥完成总工程量的75%;新施划停车位10.95万个;市民中心建设进入尾声;猴塘公园,江滨景观带北岸休闲文创公园、南岸艺术公园等基本成型……随着一个个项目相继开工、建成,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触手可及。市民包婷在杭州上班,逢年过节都会回东阳和家人团聚。她说:“这一年里,我每次回东阳都能看到新变化,尤其是城区范围内新增了很多停车位,出门购物吃饭基本不用担心停车问题。”

  历时近7个月,甘溪路(关山路—艺海路)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不仅市民日常出行更加便利,附近商家也有了更多获得感。“路中央装上了护栏,汽车不能像之前那样随意调头,不仅道路秩序得到优化,安全性也大大提升。另外,我们店门口的人行道重新铺了砖,还施划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整体环境品质显著改善。”甘溪路一商铺店长王兴说,他们会将店门口这块区域看管好,共同守护城市美好环境。

  文体惠民 点亮群众多彩生活

  2022年,对于城东街道李宅社区大屋小区居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家门口有了期盼已久的休闲健身广场。

  大屋小区由两个自然村组成,有400多人口。以前,居民的业余生活单一,一到晚上大多宅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搓麻将。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居民的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听说了多功能运动场项目后,我们积极争取上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把小区南面的一块荒地进行平整、硬化,招投标后,引进第三方公司建设。”大屋小区党支部书记、小区事务组组长王国华介绍说。

  2022年9月,大屋小区完成了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原先的荒凉地成了居民活动的热土。每到傍晚时分,居民就陆续往该处集聚,有打球的、有玩健身器材的……好不热闹。

  “以前我一般都宅在家,自从运动场建起来后,只要有空我都要到这锻炼身体。”居民王思怡说,运动场不仅是他们小区居民锻炼的好去处,还吸引了不少邻近小区居民来此锻炼。

  大屋小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是我市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缩影。

  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是我市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市文广旅体局以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抓手,建设完成南马镇大厦村、城东街道李宅社区大屋小区多功能运动场,歌山镇泮田村村级全民健身广场,湖溪镇楼店村、江北街道湖沧小区、南市街道大联村前新屋、虎鹿镇厦程里村等4个百姓健身房,超前完成任务,进一步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

  为了让群众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市还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包括镇乡街道文化站图书室提升为图书馆分馆,“e家书房”进社区、文化礼堂,“马生书屋”(阅读吧)等民生实事项目,目前都已超前完成。其中,横店镇、巍山镇、湖溪镇、画水镇、歌山镇、千祥镇、虎鹿镇、南马镇、马宅镇、东阳江镇、三单乡文化站图书室等均已提升为分馆;完成280家“e家书房”进社区、文化礼堂,实现所有村、社区全覆盖。此外,已完成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年度计划,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公示,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

  实施教育基础提升 把教育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我们不仅搬进了崭新的教室,连课桌椅也换成了全新可调节的。在新的校园里学习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日前,吴宁二校五(3)班学生胡奕珂在作文《我的新校园》中这样写到。

  9个月时间,建造起了一幢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让24个班级的学生在本学期能顺利进新校园上课。吴宁二校改扩建工程(二期)用实际行动向全市人民展示了东阳教育人的担当和职责。

  吴宁二校改扩建工程(二期)只是我市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中,实施教育基础提升行动项目的一个子任务。新增学位3780个;更换课桌椅13100套;12所学校完成运动场地改造升级;开设课后服务课程2492门,高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2022年,市教育部门以推动实施教育基础提升行动这一民生实事落地为抓手,以“人人向往、人人满意的东阳教育”使命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一年,全市教育基建人坚持“盯着项目干、围着项目转”,不断加大施工力度。市第五实验幼儿园上卢园区(二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青春路园区、吴宁二校改扩建工程(二期)、湖溪镇中心小学、画溪小学、东阳技校宿舍楼等18个新建(改扩建)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实现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容,办学空间进一步扩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此外,在更换学生可调节课桌椅方面,年内计划更换可调节课桌椅12000套,实际完成13100套,超计划达成任务。

  这一年,我市积极推进教育“双减”工作,校内注重“提质、减负”,在加速品质课堂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作业减负,2492门的课后服务课程,满足了10余万义务段中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市教育部门用一件件教育民生实事的落地,诠释着一桩桩民生愿景化为现实,并成为民生改善、百姓幸福的生动注脚。

  聚焦养老助残 为幸福生活“加码”

  2022年,实施养老助残服务提升工程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一年来,我市认真对照任务目标,优化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公益事业和产业,让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更安心更暖心。

  15日,市养老中心开工典礼举行,这意味着“一中心多节点”养老机构规划中的“一中心”建设向前迈进了一步。

  据悉,截至2022年11月,全市60周岁以上人口达20.86万人。根据“机构跟着老人走”的总体要求,我市实施城区“一中心多节点”养老机构布局计划。一中心指以市养老中心为中心,多节点指各个乡镇敬老院。市养老中心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72.05亩,总投资7.3亿元,总床位数964床,预计2025年竣工,规划建设养老福利中心、颐养中心、护理中心、失智症照护中心、特困供养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配套设施包括老年人康复医院、养老公寓等。

  “一中心多节点建成后,可补齐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新增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和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方面,我市采取“小单元”式布局,新增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04张,同时出台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和水平的奖励政策,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目前,全市持证养老护理员440人,达到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护理员28人以上,138人取得养老护理员三级证书。

  “祝你生日快乐……”2022年11月,吴宁街道残疾人之家举办了“扶残助残在行动,温暖相伴暖人心”残疾人季度生日会活动。“我们一年举办4次生日会,还有趣味运动会。”吴宁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蒋美珍介绍,目前残疾人之家为45名残障人士提供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康复服务、劳动就业等服务。

  为鼓励残疾人通过劳动提升自我价值,巍山镇残疾人之家对接本地爱心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2022年,我市完成六石街道、巍山镇、歌山镇等6家星级“残疾人之家”提升工作,新建或改造困难残疾人家庭住房53户。

  推进新时代 美丽乡村建设 209个村完成创建

  宽敞整洁的柏油路、随处可见的绿化景观、特色墙绘、精品庭院……14日,记者走进江北街道湖沧社区楼家小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

  说起小区的变化,楼家小区党支部书记王红阳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二三十年来都没有这次变化大,以前小区都是黄泥路,一到雨天就满路泥泞,出行十分不便,农户门口乱堆乱放,空闲地杂草丛生。”

  2022年上半年,楼家小区吹响了“十佳村”创建号角。整治之初,有的居民不理解,但在街道部门的支持下、小区干部的努力下,小区一天一个变化,就连荒芜之地都成了休闲公园,居民看在眼里,也渐渐开始配合创建工作。如今,楼家小区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增设了生态停车场、游步道、文化长廊等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还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晚饭后绕着小区散步,处处皆是景。”在休闲长廊闲聊的村民感慨道。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关全面小康的底色和成色。近年来,我市以“十佳村”创建为载体,深入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主管部门、联系结对单位尽锐出战,各镇乡街道大力配合,各创建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了“上下一盘棋 同心搞创建”的良好格局。作为我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2022年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已完成209个美丽乡村创建和验收,评选出年度“十佳村”49个,已培育创建等级民宿和景区村21家。

  美丽乡村,“美”无止境。正如王红阳所说,建设美丽乡村,是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是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抛砖引玉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向乡村倾斜,民间乡贤也纷纷返乡投资,相信美丽乡村也将依照自身资源禀赋,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管道燃气“进村入户” 助“燃”美好生活

  近日,走进横店镇横店社区杨公里小区居民张齐洪家中,只见厨房内整洁有序,张齐洪和妻子正用燃气炒菜、烧水。

  “不用更换燃气瓶,方便多了,也更安全。手机上就能充值,也不用担心炒菜到一半没有燃气……”说话间,张齐洪拿出手机,翻出了燃气缴费账单。记者看到,自2022年10月下旬开通管道燃气以来,张齐洪一家燃气花费92元,相比以前每月使用一桶130元的瓶装液化气,节省了不少。

  张齐洪一家生活的改变,得益于我市持续推动管道燃气“进村入户”。

  2022年,我市将“推动管道燃气进村入户”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在工作推进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履行燃气行业管理职责,细化和量化具体工作任务,实行专人管理机制。同时通过媒体、微信、宣传标语、宣传栏和发放资料等形式,发动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截至2022年底,我市管道燃气“进村入户”工作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中低压燃气管道铺设安装315公里,完成率109%,覆盖14个镇乡街道;完成管道燃气入户安装1.4万户,完成率达175%。

  “镇村通上管道燃气,不仅能让村民用上更环保、安全的能源,也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市燃气有限公司客户服务科科长邱云龙说。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充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污水管网改造等工作,进一步优化燃气专项规划,努力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产。为加快实现管道燃气“镇镇通”“村村通”这一目标,计划在2023-2025年投资3亿元,铺设中低压管线980公里,开发居民用户6万户。预计至2025年,全市中低压管线累计铺设达到3270公里,居民用户安装达17.5万户。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