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特刊丨致敬每一个闪闪发光的她

2023-03-09 14:42:08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楼瑶琳 任振江 郑晓东 通讯员 楼绍新

  编者按:三月花开春风暖,巾帼风采展形象。“三八”国际妇女节,记者走近开发区不同工作领域的女性,聆听她们平凡又不凡的故事。

  杨越:2小时创收40万元

W020230309401990645967.jpg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直播行业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还为许多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然而看似光鲜亮丽、收入不菲的网络主播是否真的就能轻松年入十万、百万元呢?

  今年24岁的杨越从事直播行业一年有余。7日下午1点多,刚结束一天直播的她不仅要复盘当天的直播录屏,还要和同事交流讨论各类产品的直播方案。直到下午4点多,她才有空休息一会,放松疲惫了一天的身心。

  “刚进入直播行业时,觉得门槛低,好的样貌就能吸引不少粉丝。”杨越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直播带货,提前一个星期就得开始了解产品种类、对应客户群体、直播话术等。然而,即使有了充分的准备,等她真正站到直播设备前,依然十分紧张。她笑称,虽然准备了很多直播观众可能提的问题,但直播过程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局面。好在随机应变能力较强的她,灵活解答了观众的问题,也坚定了自己走直播带货这条路的信心。

  “不要2800,不要1800,只要998”“欢迎来到直播间的老铁”……这些耳熟能详又朗朗上口的话语是直播带货时常用的话术。杨越表示,虽然有固定的话术,但要做到真正留住进入直播间的观众,并把观众转化为“粉丝”,就不能一直采用固定话术,要时刻根据观众人群转变话术或者直播方式,让观众产生内心共鸣。

  去年,杨越从各类标品直播带货做起,直播过保暖内衣等产品。春节前,一场2小时的直播达到了40万元的销售额,成了她直播带货生涯的最佳战绩,她表示,个人状态也是影响一场直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自己的直播技巧,她除了每次下播后复盘自己的直播录屏,还会在下班后翻看各个平台优秀主播的直播视频,汲取其中的优点,在下一次直播中运用,根据后台实时数据查看直播效果。

  不同种类的产品,直播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异。最近,杨越尝试直播香薰类产品,当她拿到方案时就有20多个品类,每个香薰品类还包含不同的香味种类。为此,她需要提前了解每种产品的定位人群,根据潜在客户设计产品直播时的氛围感。对于直播场景的布置,她也时常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提高产品的直播效果。

  杨越表示,看似光鲜亮丽的主播背后,是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不间断直播,是每天晚上绞尽脑汁构思话术和直播氛围的努力……她曾一天连续直播2场,时长7个小时,第二天嗓子就沙哑了;面对2个全新账号的运营,她也曾彻夜思考直播方案,一个月瘦了10斤。她表示,虽然直播行业并没有她刚入行时想得轻松简单,但在一年的直播生涯中,她学会了坚持不放弃,学会了与团队沟通,学会了直面自己的弱点,不断提升自己。

  “希望以后能拥有一个自己的直播团队,展现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理念,干出一番事业。”杨越说道。

  王亚男:用“热爱”坚守制造业

W020230309390039260570.jpg

  “我们厂生产的介质遇水会产生氢氟酸,希望你们帮忙设计一款适合的压力容器。”7日下午,来自衢州一家化工企业的两位客户匆忙找上浙江金象科技有限公司,特种气瓶事业部副总监王亚男接待了他们,详细了解介质的化学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后,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她小姑娘家家看着年轻,但是专业性很强,沟通起来思路条理很清晰,这下我们心里有底了,下一步再深入谈谈。”该客户临走时对记者说道。

  客户嘴里说的小姑娘王亚男,1992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8年来到金象科技,先从事了2年的产品质量体系管理工作,在此期间,她对公司所有产品的标准、体系有了快速、全面的认识。经过企业的悉心栽培,2020年,王亚男转到特种气瓶事业部,主要分管产品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

  金象科技是国内高纯电子气体装备品类最全、焊接气瓶细分市场规模最大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小型液化石油气(商品丙烷)储罐供气系统设计制造企业。2020年至今,王亚男和研发团队主导设计研发的省级工业新产品认证就有5个,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令王亚男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的一款高压钢瓶,当时,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沉重冲击,金象科技急需一款体积更小,耐压力更高的气瓶。在设计之初,企业现有零部件——各种规格的安全泄放装置,均不适用于新产品,市场上也买不到符合要求的。为此,王亚男和研发团队多次向业内专家请教,在材料选用、制作工艺上不断调整,每天跑到切割、焊接车间跟同事一起反复试验,用了4个月攻克了这一难题。

  “好的技术研发,不是一两个人做出来的,而是靠整个团队一起努力。”王亚男说,做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实验室、生产、市场等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大家集思广益,优秀的产品才能从设计图变为现实。得益于企业融洽的团队氛围,各项工作的沟通、合作都很顺畅。今年“三八”节前夕,王亚男带领企业焊接班组获得了“金华市巾帼文明岗”荣誉。

  相比于其他光鲜亮丽的行业,王亚男每天接触的都是钢材、切割、焊接、润滑油等,脸上、手上常常沾满油污,但她却乐在其中。“主要看个人对自己的规划,我热爱我的职业,既然选择了机械制造,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王亚男说,机械制造需要时间沉淀和经验积累,看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很少。“要像圆一样,不断地伸长自己的直径,让周长更长,接触的知识面更广。”

  叶晓芳:折翼挡不住追艺梦

W020230309390568948623.jpg

  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因一场大火,导致全身95%以上面积烧伤,其中60%为深三度烧伤,成为三级肢残。这样的变故,搁在许多人身上都无法接受,或许会一蹶不振,得过且过。叶晓芳却没有屈服命运,命运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

  3日下午,在木雕小镇古建园林公司的车间里,叶晓芳站在一根硕大的横梁前,左手执凿,右手握锤,正在打毛坯。原本这些动作可以坐着进行,但她因为肢体残疾,无法高抬手,只能站着打坯,一站就半个多小时。

  叶晓芳老家在六石街道里宝塘村,她从17岁开始学习木雕技艺,短短数年,便以人物和花卉雕刻在业内出名。27岁时,因火灾不幸致残。伤愈后,她从头开始,凭借顽强的毅力,重拾雕刀,逐渐恢复技艺,并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金华十大女匠、金华市残疾人人才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去年,她当选为金华市人大代表,入选省残疾人之家自强励志馆励志人物。

  2016年,叶晓芳46岁,在很多女性临近退休的时候,她又开始新的挑战——从传统花板雕刻转型到古建行业。古建的构建体积大而笨重,运输不便,她有时就带着匠人们直接在工地作业,不怕风吹日晒。

  眼下这批正在雕刻的横梁有50余根,普遍长5米多,厚35厘米,高50厘米,重达上千斤。每根要雕三面,图案不一,人物多的达四五十人。

  “这是回头客,我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叶晓芳说,自己在2021年曾为该客户雕过四合院的大门,得到了认可。这次接到的业务工程量更大,要求以《论语》《道德经》为雕刻题材。为此,她特意买来相关书籍研读,还翻阅大量资料,最终确定了人物场景,精心设计画稿,并多次改稿。

  50余根横梁要在3个月内完成雕刻,压力可想而知。人手不够,叶晓芳就四处招兵买马,并根据个人擅长安排打坯、修光及雕人物山水,各司其职。每天早上5点多,叶晓芳就到现场指导、上阵打坯,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这是我转型古建行业以来接到的大项目之一,也是一次宣传东阳木雕的机会,我要好好把握,尽心尽力完成。”

  在繁忙工作之余,叶晓芳不忘自己金华市人大代表身份,认真履职,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声,为乡村振兴鼓与呼。在今年金华市两会期间,她就提出了关于基层工作技术人员职称提升建议和关于成立美丽乡村后续管理职责考核标准的建议。

  陈敏芳:坚持公益活动六年

W020230309390036177753.jpg

  皮肤光洁、笑容明朗、话语温柔……6日上午,在木雕小镇,出现在记者眼前的陈敏芳丝毫看不出已年近50岁。“或许是这么多年做公益,让我心态平和,加之经常锻炼,身体和精神状态会比较好。”陈敏芳说。

  陈敏芳家住六石小区,是一位家庭主妇,原本可以过得很清闲,但她闲不住。2016年,她与当地一批热心人士组建爱心救援队,积极参加护学、公益寻人等活动。2019年,该队伍被“收编”到市烈焰救援队。

  作为烈焰救援队六石中队的秘书长,陈敏芳保管着仓库、队车的钥匙,一接到救援任务就得到场准备物资。为此,这些年来,她几乎不出远门,每天24小时开机,确保随叫随到。

  上月底,六石街道后里村一老人走失。接到队长蒋世良的通知后,陈敏芳一边迅速在工作群发布信息,组织人员,一边第一时间赶到派出所,与民警们查了2个多小时的监控,发现在虎鹿镇燕山村出现过老人身影,随即与队友们驱车前往。他们举着手机里的老人照片,沿着大街小巷到处打听,找了2个多小时无果。随后,接队友通知,又马不停蹄赶往巍山镇,最终找到了老人。

  “能在四五个小时内找到人,还算顺利,有时候我们要找两三天。还有的孩子处于叛逆期,离家出走,故意躲着我们,那才真的难找。”陈敏芳记得,有一年初春,天气较为寒冷,吴良村一位老人上山挖野菜走失。她和队友们穿着雨衣,打着手电筒,踩着泥泞的山路,浑身湿透,找到半夜无果。次日一早,她们又继续上山,最终发现老人,头破血流,蜷缩在一个泥坑里。那一刻,陈敏芳激动得几欲流泪。就是这种一次次救人的成就感、价值感支撑着她在公益路上不断前行。

  当然,参加应急救援,各种风险不可避免。几年前,她上山寻人时,不小心被尖锐的枯枝戳破手掌,顿时血流不止。她忍着痛,继续寻人,直到下山后才简单做了包扎,至今掌心还留有一道2厘米长的疤痕。

  陈敏芳和队友们参加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不取分文报酬。尽管如此,还是会遇到个别不理解的求助者家属,指责寻人不及时、耗时太长等。刚开始,陈敏芳觉得委屈,后来站在家属的角度想,也想开了。

  在陈敏芳和队友们的默默坚守下,烈焰救援队六石中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还有人赞助经费,捐赠救援车辆等装备,共同为辖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

  任美霞:业绩如朝霞般绚烂

W020230309393184472713.jpg

  7日,笔者电话连线了浙江思科制冷股份公司驻太原办事处经理任美霞,同时脑海里浮现着她那活泼靓丽、能说会道、成熟干练的形象。她是黄土高坡的女儿,家住历史文化名城太原,2014年入职思科制冷公司,从事中央空调销售业务,凭着她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作出了令人赞叹的业绩,被业界誉为“销售女将”。

  任美霞涉足中央空调销售是性格使然。她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2001年6月毕业于中北大学,随后进入太原市某银行做营业部柜员,她不甘于这种平稳无争的工作,毅然辞职投身中央空调销售行业。隔行如隔山,从银行职员到销售中央空调,技能跨度很大,她横下一条心,不管看不看得懂,坚持抓住最主要的产品反复钻研,把要点记牢。最好的磨炼就是实践。任美霞说,刚开始跑业务很难找到产品销路,只有多找朋友、多跑地方、多打听信息,日积月累与销售商、建筑商和房产商建立人脉关系。再是做“标书”也是一个难解的环节,“标书”因客户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需要考虑产品类型与客户需求。若要中标项目,必须了解对方实情,“标书”要正确到位,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摸爬滚打,任美霞取得了现在的业绩与声誉。

  2014年初,任美霞担任公司驻太原办事处经理,带领6位同事组成的团队取得了山西广誉远国药、太原南站、山西运城第一人民医院、山西天美新天地等重大项目的订单,有力地拓展了公司产品在三晋大地的销售业务,办事处连续9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其中2017年任务完成率达160%。其中,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空调设备是她最引以为骄的一个项目。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几乎不可能取得,她却认为“与其眼睁睁溜走,不如咬牙一搏。”从分析客户、分析对手、分析自己入手,再逐渐找到谋求路径,然后逐个突破。拿她自己的话说,这个项目是“志在必得”,手段是“尽其所能”。当时为了向项目拍板人做品牌介绍,她在零下10℃的早晨等候他来上班,坚持一周后终于获得了1次2分钟面谈的机会,最终夺得1200多万元的订单。

  任美霞不仅多才而且多艺,公司每年举行年会,她是铁定的主持人,她那动听的话语、婉转的歌喉和曼妙的舞姿,深受员工点赞。任美霞说:“踏入中央空调领域,一做就是21年。认真、执着和不服输是对我性格最好的概括,激励自己做成了一桩桩生意。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用心培养团队里每一位同事,铸就更辉煌的明天。”

  孙艳艳:留住家的味道

W020230309390037473707.jpg

  东阳传统美食小吃数不胜数,杨梅馃、三角叉、沃面、糯米肠……而这些小吃在江北街道甘溪路边的一家餐饮店都可以大饱口福。

  6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家名为“外婆的点心”餐饮店,该店经营人孙燕燕正忙着打理线上门店,安排厨房根据客户订单制作美食。在看到外卖骑手将菜品完好地装进外卖箱,孙艳艳才有空停下来接受采访道:“近年来,随着外卖行业和江北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线上门店的经营越来越重要。”

  孙艳艳说,从2013年开始在人民医院经营阳光餐厅,她从事餐饮行业已经10年。2016年,她在吴宁街道西街开设第一家“外婆的点心”门店,2017年在江北街道开设了二店,一路走来难免会有坎坷,但从小希望经营一家传播东阳传统小吃文化小店的梦想让她坚持了下来。

  “小时候,我最喜欢外婆做的点心,让我和外婆一直维系着极深的感情。”孙燕燕说,小时候外婆对她疼爱有加,时常会给她做一些东阳传统美食,如三角叉、馄饨等,儿时的味道让她对东阳传统小吃情有独钟,从而逐渐萌生了经营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吃店的梦想。

  2016年,靠着经营阳光餐厅赚取的启动资金,孙燕燕成功在西街经营起“外婆的点心”,从店名就不难看出她对外婆的感情和东阳传统小吃的喜爱。孙燕燕说,“外婆的点心”营业之初就是主打各类东阳传统小吃,为了尝试制作儿时记忆中三角叉的味道,她跑遍了东阳各地农户收集了2000多斤番薯粉,一一尝试制作。虽然发现有一半的原材料达不到她的预期效果,但也让她深刻理解到,要想让顾客品尝到地道的东阳小吃,就得准备最好的原材料。为此,孙燕燕直到现在,始终从固定的农户手中采购上好的原材料。同时,她还和家人自己加工制作番薯粉、霉干菜等原材料,确保顾客能品尝到正宗的东阳味道。

  近年来,随着外卖和短视频的兴起,孙燕燕也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打响东阳传统小吃的品牌。今年,她聘请了专业人员运营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等平台的线上门店,通过学习优秀门店的运营方式,完善产品分类、包装等,获得新老顾客的一致好评。

  “抖音上的年轻群体很多,通过短视频不仅能了解年轻人的需求,还能更好地宣传门店和产品。”孙燕燕说,今年她不仅尝试制作了多种风格的短视频宣传门店和东阳传统小吃,还积极学习短视频制作技巧,并培育门店员工专业从事短视频工作。除了参加市里组织的电子商务专项技能培训、前往宁波专业机构学习短视频制作,孙燕燕每天都会花费数个小时自学短视频相关知识,希望为“外婆的点心”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孙燕燕说,顾客的肯定是她坚持制作东阳传统小吃的最大动力,如今,她还探索创新年轻人喜欢的小吃口味,推出了鸡蛋黄流心麻球等创新美食。

  葛燕芳:用文旅力量助力乡村共富

W020230309397354774073.jpg

  “最近团队游比较多,周末学生研学实践也多,今明两天都订满了……”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六石街道夏溪潭村后石自然村的金华市正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驻地,该村同时也是白溪江共享灶台所在地。

  公司负责人葛燕芳正在和共享灶台主理人聊着近期游客接待情况,临近“三八”妇女节,当天中午有100多人预订用餐,现场7、8个土灶台前围满了人,“烟熏火燎”十分热闹。“今年前两月,白溪江共享田园接待游客68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经济逐步回暖,我们乡村旅游的势头也跟上来了。”葛燕芳说。

  把欢乐注入田园

  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

  葛燕芳所负责的正见旅游开发公司,是六石街道白溪江共享田园的专业第三方运营团队,于2021年8月入驻,对共享田园升级改造,同年10月1日全新开放。

  此前,葛燕芳已有27年文旅行业的项目谋划、建设、运营经验,“但与乡村旅游打交道,这是头一回,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挑战。”接手白溪江共享田园一期初期,为了丰富旅游资源,葛燕芳将投资少、效果快、欢迎度高的“主题公园类”项目优先植入田园,如田园小火车、萌宠乐园、卡丁车等,这些项目深受亲子游客的喜爱,给田园注入许多欢声笑语。同时,还深入挖掘传统特色文化,在田间地头,设置二十四节气介绍牌,讲好节气故事,安置农耕器具,让游客体验传统农耕场景,把共享田园打造成农耕文化体验地。

  白溪江共享田园位于六石街道吴良村至下汪村周边,总面积约2450亩,打造集现代化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研学科教、农事体验、田园采摘、产品加工及田园影视于一体的主客共享新田园。在建设过程中,六石街道以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布局和“共建共享共富”理念,将原有的农田、沟渠、水塘、生态廊道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山水林田湖村规划“一张图”,推动田园整洁化、景观化、公园化、融合化。

  在此基础上,葛燕芳和团队对项目进行运营和二次开发,2022年又陆续投资建设了以丛林冒险和对大自然探索为主题的欢乐丛林区域,新增了穿越丛林、寻宝小镇、烧烤营地等项目。近日,白溪江共享田园正在打造一个“鱼菜共生”项目,占地约3000平方米,可为中小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提供更多场景,预计今年6月开放。

  “去年底,共享田园二期基本建成,近期即将交付给我们运营。我们准备谋划轻奢露营帐篷酒店、真人CS基地等项目,投放田园观光车,把一期二期项目更好地联动起来,打造成田园里的公园、家门口的乐园。”葛燕芳说。

  从企业高管到新农旅人

  扎根乡村做大“共富蛋糕”

  脚踩高跟鞋、身穿黑西装,起初,葛燕芳就是以这样的标准职业经理人形象出现在白溪江共享田园的田头上,显得与乡村那么“格格不入”。她先后就职于横店影视城、湖北襄阳影视城、上海复星旅文爱必侬旅游等公司,一直来都是文旅企业高管。2021年,葛燕芳创建了正见旅游开发公司,把战场从自己熟悉的大景区、大酒店转移到六石陌生的田间地头,成了一名新农旅人。

  这两日,田园东侧连片的油菜花正含苞待放,西侧连片的小麦青苗也在茁壮成长。共享田园里农田是基础。可在2021年10月底,面对500多亩空荡荡的高标准农田,葛燕芳和团队另两名成员都无从下手,三人从未种过田,不知道什么时候种、应该种些什么,更别提后期的浇水、施肥、管护等工作。

  好在葛燕芳并没有把“企业高管”这个形象包袱死抓不放,她轻装上阵,主动向田园周边夏溪潭、吴良等村的老农民拜师请教农事,向种业公司、市农业农村局等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寻求帮助。“后来我才得知还可以用值保无人机播种、撒药,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我们现在都用上了。”葛燕芳惊叹于科技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便利。

  “现在上班的地方离家近,5分钟就到,方便照顾小孩,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今年37岁的夏溪潭村村民吴群英是白溪江共享田园游乐项目现场管理员,项目建成后便一直在此工作。吴群英说,初见葛燕芳时,她身上自带一种“城市白领”的气势。慢慢地,葛燕芳也融入乡村环境中,会跟着农民一起光着脚下地学种油菜、水稻、萝卜等。“真没想到一名老板还会下地干农活,看到的时候还蛮惊奇的。平常我们也十分聊得来,在这里工作氛围轻松,大家像家人一样。”

  现如今,白溪江共享田园直接吸纳了20多名像吴群英这样的附近村民就业,负责种植打理农田作物、文旅项目现场管理等工作。逢农忙时、节假日,请来帮忙的村民还会增至40、50人,持续的人流量也在田园周边催生了不少农家乐、土菜馆、便利店等业态。葛燕芳介绍,2022年,白溪江共享田园接待游客超28万人次,带动沿线村集体与农民增收300余万元,助力乡村振兴。共享田园不仅引来游客,也吸引了影视剧组的关注,2022年以来共有50多个剧组前来拍摄。

  从企业高管到新农旅人,葛燕芳明显感觉到更忙碌了。过去更多是做管理,来到共享田园后,建设运营中的大部分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同时还要兼任策划、管理、农事、跑腿等。葛燕芳表示,投身乡村近两年时间,她也在不断融入乡村,改变过去刻板的思考、沟通方式,在与村民打交道过程中讲讲更多的人情味。“创业虽然辛苦,但时间上更自由,可以多出去走走看看,拓宽‘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眼界和思路,带领共享田园、农村、农民向着共建共享共富的目标迈进。”

  金环芳:与大师共成长

W020230309390043795309.jpg

  “这三件是胡先民艺术馆的镇馆之宝。第一件《月是故乡明》由三片叶子构成,一叶知秋、二叶思乡、三叶归梦……”3日下午,木雕小镇胡先民艺术馆,金环芳面带微笑,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向来客一一介绍馆内作品。

  51岁的金环芳是胡先民妻子,同时身兼多职——讲解员、助理、管家、厨师等。胡先民行动不便,平时专注于艺术创作,金环芳便主动承揽了工作室的诸多事务,隐身幕后淡泊名利,一如她年轻时下地种田、抡锤凿坯挥汗如雨,毫不吝惜付出。眼前这装修简洁大气、文化气息浓郁、人与自然融合的艺术馆,大多是她亲力亲为精心布置的创意与功劳。为了追求完美,有的落地屏风重达上千斤,三四个成年人也搬不动,她总会想办法腾挪到位,对空间布局精益求精,不厌其烦。

  胡先民和金环芳老家都在横店镇,两人已携手走过26年。他们相识的过程,十分奇妙。1988年,17岁的金环芳初中毕业,想学木雕手艺,几经打听,兜兜转转,找到了胡先民办的木雕工作组。意外的是,胡先民的父亲是老师,曾在金环芳就读初中协助儿子办画展,给了她艺术启蒙。而胡先民的绘画与木雕作品,同样让她大为震动,佩服得五体投地,当下决定拜师,立志有朝一日也能达到这般技艺。

  虽然已是老夫老妻,但谈起胡先民,金环芳仍不吝赞美之词:“他很可爱,善于钻研,不怕吃苦。”“他真的很好,传授技艺向来不遗余力。”

  1997年,两人结婚后,夫妻俩心往一处使,无论是在城区开店,还是在木雕小镇办工作室,都干得有声有色。在胡先民获评系列荣誉取得成果时,金环芳也在不断学习进步,提升木雕技艺、艺术审美水平,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能力。现在,无论是外出参展承办活动,还是教学指导,她都能独当一面、游刃有余。

  “我觉得,什么都可以学,哪里都有学习之处。昨天我在义乌喝咖啡,顺便就学了怎么磨咖啡豆、泡咖啡、拉花。以后我还要跟着女儿一起学烘焙、做甜品,让客人在馆内感受更多的艺术生活气息。”金环芳说,学习不仅让她内心愉悦充实,还带来了不少业务。她帮法国巴黎一家酒店“量身”推荐清明上河图木雕作品,一举拿下百万元订单。还有一次,她在阅读《庄子》,碰巧一位客户喜欢庄子,聊天很是投缘。后来,这位客户不仅在生意上照顾颇多,还对夫妻俩的思想起到很大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