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一对母女的东报情缘

2023-03-10 10:44:30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庆祝《东阳日报》

复刊30周年

《岁月如歌——我与东报的情缘》

编者按:三十而立,三十而“丽”。今年是东报复刊30周年,作为复刊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本报推出《岁月如歌——我与东报的情缘》栏目,择优刊登亲爱的读者与东报之间的故事。

一对母女的东报情缘



吴月兰:暖暖的 刚刚好

《东阳日报》复刊30年了,回头看,这些年我一直与“她”相伴,至今不离不弃,一如生活所需,我们的关系可谓“暖暖的,刚刚好”。

30年了,《东阳日报》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也见证了我的职业生涯。复刊之时,我在乡镇工作,任办公室主任,宣传报道成为工作日常,所以,一旦有什么新鲜事,或好人好事,都会写下来,并投寄到报社,虽然质量不高,但产量尚可,收到稿费的开心劲儿,至今回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傻笑。

后来我进了班子,先后担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副书记,再到书记,《东阳日报》的征订发行也一直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而另一项最重要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群用笔说话的人,如蒋宝仙、吴旭华、陈菊珍、孙新萍等等。在接触中,我常常能感受到她们的敬业、她们的与众不同,后来也都成了朋友。再后来,我不仅写新闻报道,也会偶尔写几篇亲情友情类的文章,也让许多朋友,对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许多年以后,与《东阳日报》的缘分延续到了女儿身上,“她”也伴随了女儿的成长,成为她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东阳日报》实习,在《东阳日报》入职,成为报社一员。我也因此更加关注这份报纸。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女儿的每一篇文章更要先睹为快。那些年,女儿在报社里不仅收获了很多奖状与荣誉,更收获了同事的支持与认可,这也成就她看人待物的不同视角,培养了捕捉敏感话题的能力,让她的文字栩栩如生。现在,虽然她离开了报社,但她的笔依旧活跃在新媒体平台,她的文章也成了我朋友圈的唯一素材。

岁月无情人有情,我虽然退休了,但对《东阳日报》的这份真情依旧是暖暖的,刚刚好。曾经我是“她”的“优秀通讯员”,曾经女儿是“她”的“文明员工”,我们都以此为念,以此为荣。愿《东阳日报》越办越好。



李倩楠:致亲爱的东报君


致亲爱的东报君:

展信佳!我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别离,已近六年。时间可真快呀,以前,日子是深夜在版面日期上的署名,过去总是掰着手指数版面,日子怎么那么慢,版面怎么排不完,工资怎么还没发。如今,六年仿佛也就是转眼间,原来,我已经离开你那么久了,原来我已经离报社的兄弟姐妹那么远了。

在百度里搜索“东阳日报 李倩楠”,跳出来4040个相关结果,细细回看,原来,我与你合作那些年,走过东阳那么多地方,见过各地那么多人物,写过长长短短那么多新闻,那些稿件依旧在我的硬盘里,许多回忆依旧在我的心里。

在毕业实习踏入社会初期,我在你的平台上,躲在记者老师的身后,“觊觎”过社会百态,老师们意气风发令我敬仰,报社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令我向往;若干年正式入职后,我成了东报家庭的一员,我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是新闻上游一线记者,他们干了一辈子新闻,依旧与年轻人共同坚守阵线,在下游把关护航的值班总编,我们一起熬最深的夜,反反复复修改同一个版面,只为将新闻更好地呈现给读者。我们也一起吃过很多苦,采访途中风霜雨露,一往无前,也曾不被理解,也曾被拒绝无数次,当然也因为手中无形的“笔杆子”帮过一些人,记录过这个城市的些许点滴。忆苦而思甜,在东报的日子,特别是人民路222号的305编辑部里,因为志趣相投,我和战友们一起,哭过笑过,痛并快乐着,唯独不曾孤单过。

当初因为家庭而退出,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一次惋惜不已的别离,可怀揣着新闻理想与信念,就会让彼此在时间与空间交错处继续相会。六年前,我是东报君的记者、编辑,我曾在东报君的肩膀上,看过很远很美很真的新闻一线。现在,我是东报君的通讯员,以更加基层的视角记录着这座城市的一角一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三十而立,于人的一生,是段漫长的岁月,于东报君而言,却意气风发正当时。祝福东报君不忘初心,祝福依旧奋斗在新闻一线的同志们不负韶年。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