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永做东报“三好生”

2023-03-15 16:37:11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庆祝《东阳日报》复刊30周年


  《岁月如歌——我与东报的情缘》

  编者按:三十而立,三十而“丽”。今年是东报复刊30周年,作为复刊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本报推出《岁月如歌——我与东报的情缘》栏目,择优刊登亲爱的读者与东报之间的故事。

  作者丨陈益林  

永做东报“三好生”

  我与《东阳日报》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结。报社的诸多领导、编辑都与我有着不解之缘。我作为东阳市作家协会骨干成员,经常与一些会员上门请教东报第一任总编赵和平;东报第二任总编包中庆曾是我在东中宿舍的隔壁邻居,对他的书法建树颇多领略;东报第三任总编赵志强是东中家长委员会主要领导,我时常与之谋面,新世纪东阳江北大开发,我与他同为市宣传报道组成员,曾一起到上海等地取经学习;东报副总编朱榕贵是我的大学同学;陈林旭是我同学的同学;斯向阳、郑余良曾是我多年的东中同事⋯⋯东报有我这么多好朋友、好兄弟,所以我一直把报社当做自己的家,把东报当作自家的报纸。

  3月2日上午,“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东阳实践特别报道暨《东阳日报》复刊3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我很荣幸作为东报通讯员代表参加活动。现借报端一角来表达一下我做东报“三好生”的感想体会。

  好作者

  1993年,我的大学同学朱榕贵受聘从浙师大回到《东阳报》编辑部工作。《东阳报》一复刊,他就向我约稿。记得我向《东阳报》投送的第一篇稿子是写反映东阳杀年猪乡风的散文《岁末的盛典》。一投即蒙刊用,我从此一发不可收,诗歌、散文、随笔等各种文体稿件不断投向《东阳报》。除了成为“艺海园”版面常客,后来我还成为吴旭华编辑的“艺海园·负暄琐话”、陈林旭负责的“星期天周刊·笔舞”专栏作者。每逢东报有重大纪念活动,我都会写点纪念诗文。如东报复刊5000期时,我写了80多行的抒情长诗《放歌5000》以志贺;2017年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召开之际,东报举办重大报道活动,我欣然命笔,写了《东阳巡礼组诗五首》以响应。我多年被评为东报优秀通讯员,30年下来,我之所以能一直坚持笔耕不辍,与东报的感召是分不开的。我陆陆续续出版了《风向不定》《堂奥》《打开你的方式》等诗文集,今年上半年又将集结出版古诗、词、散曲、楹联作品集《春浅灯深》。这些书中的许多散文随笔篇章、诗歌篇什,都是在东报首发的。

  好读者

  因情生爱,因爱喜读。在纸媒盛行的时代,走进办公室,我首先拿起来阅读的报纸,一定是《东阳报》。后来随着阅读媒体的多元化,尤其是掌上阅览盛行后,纸媒受到严重冲击,但我家还是年年有份《东阳日报》。平时在校早出晚归,事务繁杂,常常没时间读报,每逢周末,我就将家中一周积存下来的东报归拢一处,读个畅快。

  我在电脑里专门设有一命名为“东报美文”的文件夹,收藏东报上刊发的好文章。“黉门周刊”中吴旭华的充满文化意味的长篇通讯,“艺海园”中潘江涛的美食散文,徐云龙的乡土散文经常被我收录。“星期天周刊·一画一品”中大足翁(蒋天耕)的文章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经常被我拿到课堂上作为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范文。东报“走南闯北东阳人”一登场就吸引了我,我认真读过其中的许多文章。今年金秋东阳中学要举办建校111周年校庆盛典,筹划出版一套《博雅东中》书系,其中“东中俊彦——东中杰出校友故事汇”由我担任执行主编。东中许多杰出校友的故事,都在东报“走南闯北东阳人”栏目中出现过,现在搜求筛选出这一栏目中有关东中校友的电子文档,探囊取物,编起书来,助益良多。

  2008年前后,我还荣幸地被聘为东报新闻监督员。我与其他成员一起,认真审读每期报纸,为把东报办得更出色不断建言献策。只是因为教职繁重,事务忙杂,若干年后不得不将此职转让给一些退休人员。

  好宣传者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对于东报,我一如唐朝诗人杨敬之到处赞扬夸奖项斯。在我的宣传鼓动之下,我的不少亲戚年年订阅《东阳日报》,我的一些朋友天天爱往村里阅报栏前站。

  在学校里,我努力感染、培养学生读东报。因为纸媒阅读人数锐减,学校报刊收发室时常会有成捆的报纸积压。我看了很心疼,征得学校有关部门同意,我经常到收发室搬起一大摞一大摞东报,送给自己任教的班级学生、校文学社社员,用毛主席的名言“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引导激励他们学会读报用报。

  从东报“星期天周刊”开始,一直到现在,《东阳日报》都给东阳中学开辟了“东中专版”,我是组稿者。几年来,我认认真真组稿,切切实实宣传,每逢版面一出来,就会乐孜孜地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中大秀一把。

  过去,我努力做东报“三好生”;现在,我依然乐做东报“三好生”;将来,我必定还会十分愿意做东报的“三好生”!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