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春耕备耕忙 不负好春光

2023-03-23 09:32:30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楼瑶琳 任振江 郑晓东 胡扬辉 通讯员 贾巧丽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放眼开发区的田野,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连日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走近多位种植大户、农技服务人员,了解他们播种希望、服务三农的情况。

  吴立新

  农机服务助推农业现代化

  20日上午,位于六石街道吴良村附近的市立新家庭农场里一派忙碌景象,负责人吴立新和工人们正忙着制作秧盘,运送到炼秧大棚。据介绍,立新农场建有温室大棚1个,炼秧大棚3个。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农场3月10日启动育秧,平均每天育秧超200亩,全年预计育秧面积达4000亩。

  吴立新告诉记者,今年他承包了1200亩土地,较往年平均1000亩有所增加,预计4月上旬开始插秧。“早稻主要是种植中组39、53等品种,田间生长整齐,长势繁茂,比较适合在我们地区种植,另外我们还试种了10多个水稻品种。”

  随着国家、省市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出台,吴立新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当地第一种粮大户,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田承包区域从吴良扩大到周邻村(小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优秀种粮大户。去年,他在白溪江共享田园引进了100多亩的稻鱼共生项目,依托水稻和鱼两种资源优势,进行“一水两用”和“一田双收”,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种养模式。“稻田的水位保持在30厘米以上,几乎不用打药除虫,鱼儿能清除杂草和病害,还能为稻田活泥增氧。”去年10月底,该项目稻谷实际亩产达881.73公斤,稻、鱼实现双丰收,每亩效益比普通稻田高出约600元。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生产是必经之路。从2013年开始,吴立新先后投资数百万元,组建了腾威农机专业合作社,走上了机械化农业生产道路,还服务周边几十个种粮大户。如今,立新家庭农场已拥有21台大型粮食烘干机,分设在吴良和方会两地,还拥有400多平方米的水稻温室智能化育秧中心、5000多平方米练秧大棚,拥有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60多台套各类农业机械,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彻底告别了插秧、管理、收割“三弯腰”。

  “今年初我们新增了2台高速插秧机、1台中型拖拉机,更新了一批秧盘。”吴立新说,种田已经从体力活慢慢转变成技术活,粮食种植效率越来越高。过去通过人工直播的方式插秧,四五人一天只能插10亩田。现在3个人操作2台高速插秧机,平均一天能插60多亩,土况好的时候能插近100亩,省时省力还高效。“现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农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这段时期雨水很关键,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王跃辉

  以农业为本 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位于江北街道的添淇家庭农场,桑葚园内满园青翠,叶片下一颗颗毛茸茸的桑葚果正在茁壮成长。种植户王跃辉正忙着采摘新鲜桑叶,对他而言,这个时期的桑葚叶是大自然的另外一种馈赠,炒起来又嫩又鲜,非常美味。

  王跃辉告诉记者,采摘桑叶也有讲究,把新生桑叶的嫩芽采摘下来,既可以保障桑葚的营养供给,又可以做成春季时令美食,一举两得。“可以促进桑树营养回流,提高桑葚的结果率。另一方面可以让果实膨大更快,花芽又会分化,第二茬果也能紧跟上来。”

  桑葚园占地约30亩,种植了4000余棵桑树。王跃辉说,现在桑葚基本开完花,已经开始坐果。嫩芽摘去后,果实会迅速膨大,到本月底开始转色,4月初便可上市。此外,农场还在建设多条瓜果长廊,在农田之间的通道两侧种植香瓜、西瓜、水果南瓜等瓜果,既美观又增加收入。

  今年48岁的王跃辉对瓜果种植讲起来头头是道,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是2019年才投身农业生产的新农人。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王跃辉一直在市内外承接建筑工程,是个名气响当当的建筑能人。本着对农业的一份情怀,2019年底,得知老家湖沧小区对211省道以北土地的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投标后,他以每亩每年1310元的高价,竞得695亩土地的经营权,办起家庭农场。

  王跃辉按“小而精、新奇特”的规划,建起了生态果园,从建园规划、生产种植、果园管理到化肥农药的使用都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确保每一个瓜果都让顾客吃得放心。在李园,他引进贵州蜜糖李等优质品种,加以科学水肥施加和病虫害防治,持续打响“湖沧麦李”招牌;在葡萄大棚,他摸索出“地面生姜+空中葡萄”的立体栽种模式,一亩葡萄地最多能采收5000斤左右的生姜,实现葡萄、生姜双丰收;在草莓大棚,他用高架种植草莓,通过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按需供给,让草莓种植和采摘游成功“出圈”……

  作为“半路出家”的新农人,王跃辉这几年也在不断学习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农场建设逐渐步入正轨,人气一年比一年旺,去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随着大批果树陆续度过培育期,农场今年的瓜果产量和营收预计迎来较大转机。“有一个10多亩的竹园计划提升改造成休闲景观节点,让前来采摘的游客能歇歇脚。现在国家的农业政策越来越好,今后我们还将以农业为根本,把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成一个休闲、观光、采摘、加工等一体化的示范园。”王跃辉说。

  吴茂生

  年近耄耋 开车种田

  年近耄耋,大多数人已在安享晚年,但77岁的吴茂生还在田间地头干得风生水起——承包1000多亩田地,去农田用私家车代步,所有交易都用手机收付款。

  20日,记者来到六石街道夏溪潭村,找到吴茂生家时,他和几位帮工正在吃饭。当天,他请了4人帮忙耕地、飞无人机施肥、干杂活,一天的工资就要1200元。吃罢饭,他顾不上擦拭鞋上的泥巴,驾驶汽车,载记者到田间地头看看。

  吴茂生把着方向盘,娴熟地在狭窄曲折的田间路上拐弯穿梭,不时唠嗑几句:“我30年前就考出驾照了,以前在湖南怀化做生意,在当地一条步行街买了店面房。现在闲不住,不干活时间过太慢。”

  驶入白溪江共享田园,放眼望去,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盛,绿色的麦浪随风起伏。共享田园由多位种植大户承包耕种,其中吴茂生承包了300多亩。为便于机械化耕种水稻,他把几百块小面积的农田打通平整,连成100多亩连片耕地。眼下,这块农田已耕过一遍,灌满了水,等过半个月再翻耕,涵养好土地便可插秧。田埂上,码着一沓沓育秧盘,薄膜下的种子已有出芽迹象,待天晴即可铺摊摆盘。

  吴茂生说,米好不好吃,关键在种子。今年,他买了嘉丰优2号、箴两优鄂香丝苗等四种水稻种子。“甬优15号较贵,但畅销,很难买到。箴两优鄂香丝苗种出来的米口感香甜软糯,光种子要18元一斤。”

  去年,吴茂生种了471亩杂交稻,产谷120吨左右,其中80多吨投售给国家。今年,除了白溪江共享田园,他还承包了石塔山等地400多亩荒地,开荒种了小麦、早稻等作物。

  吴茂生的儿女经常劝他不要种地,安享晚年,但他不以为意。“我每天早上6点起来,干活有劲头,吃饭睡觉香,一天24小时过得很快。民以食为天,现在国家政策好,种田有补贴。我这个年纪还能为种粮做点贡献,觉得挺自豪的。”

  郭生龙

  推广良种 增产增收

  连续的阴雨天气影响了不少人的出行,但对于种粮大户来说可谓一场及时雨。

  “这几天不下雨还种不了田。”21日,正在承包田疏浚田边水沟的郭生龙感慨道,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种田多了许多技术手段,但还是得“靠天吃饭”,一场及时雨缓解了他700亩承包田的灌水压力。

  今年64岁的郭生龙是六石街道方会小区人,早年是一名拖拉机手,用拖拉机帮村民耕田或是跑跑运输。10多年前,郭生龙转行成为种粮大户,从几十亩承包田到现在已经700亩,如今正是耕田时节,他每天都要和儿子一起在田间工作近10个小时。

  郭生龙说,相比以往,国家给种粮大户的补助政策多了。如今年,郭生龙又购买了一台插秧机,花费了12万元,根据相关政策能有2万余元的补贴。目前,郭生龙拥有插秧机3台、中拖2台,还有一间烘干房,如果附近村民有需要,他也会为大家提供服务。

  而在郭生龙的承包田里,记者还发现许多安装了太阳能板的“稻草人”。据郭生龙介绍,这些“稻草人”原来是一种杀虫的新设备,通过太阳能板供电,照明设备吸引田间的虫类,下方还有个回收虫类的容器。郭生龙表示,市相关部门时常会根据回收的虫类分析近期虫害的主要种类,为种粮大户提供指导和帮助。

  此外,良种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到他的承包田实验新品种。今年早稻种类就多达10种,包括舜达135、中组18等,每种早稻品种特点不一,包括早熟、高产、穗粒大等,推广优秀的新品种早稻有助于农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如今,郭生龙渐渐把种粮的手艺传到儿子手上,每天早上7点不到,他的儿子就开着拖拉机开始耕田,郭生龙一边在旁指导、传授经验,一边查看田边水沟是否还有淤泥需要清理。“每天耕田30亩左右,清明节过后就可以插秧。”

  郭生龙表示,现在愿意下田干活的人越来越少,每到农忙时候想招够人帮忙都难,愿意种田的年轻人就更少了。希望相关部门能提供更多的政策福利,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这个行业,让老一辈的种粮大户后继有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放眼开发区的田野,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连日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走近多位种植大户、农技服务人员,了解他们播种希望、服务三农的情况。

  赵国丰

  扎根东阳种粮17年

  20多年前,赵国丰从吉林老家来到东阳务工,不久转行种粮,一干就是17年,种粮面积从50余亩扩展到1000余亩。如今,种粮接力棒也将交到“90后”女儿赵春波手里。

  20日下午,赵国丰和女儿在六石街道鹤峰村签完土地承包合同,赶回泗庭芳小区附近的育秧棚,查看种子出芽情况。

  种粮近20年,习惯了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赵国丰今年难得清闲。“我们引进了南京玖铭农机合作社的代耕服务团队,自己只需提供生产物资,育种、插秧、施肥、收割等作业都由他们全程代劳,成本是多一些,但省心不少。”

  据南京玖铭农机合作社驻东阳管理人员孙静波介绍,今年,合作社在赵国丰的田里试验寒地水稻育苗技术。这项技术在黑龙江已非常成熟,但在东阳应用尚属首次。利用该技术,可以解决倒春寒导致的播种时间延误问题,保障双季水稻丰产丰收。首次应用能否成功,要等20多天后,秧苗下地才能见分晓。

  赵国丰在六石街道鹤峰村、金鸡村,以及巍山镇光里湖村等地都有承包土地。他坦言,自己已经65岁,想轻松一点。2019年开始,他女儿赵春波就当起了小跟班,现在不仅懂农事,还会操作各类新型农机设备,外出办事、谈业务也能独当一面。今年2月底,他们买了一台大疆无人机,用于施肥、喷药。“现在人工不仅贵,而且不好请。有的说好常年给我们干活,但总有突发情况,会打乱计划,误了农时。”

  赵春波见证了父辈的种粮大户们依靠双手奋斗出美好生活。他的父亲曾吃住在田间地头15年,从最初的窝棚,到后来的砖房。现在,父亲已住进六石镇区的商品房里,每天驱车往返,从家里直达田头,劳动条件越来越好。作为大学生“粮二代”,她也和父辈有不一样的想法:“我父亲干活,连草帽都不戴,皮肤一直黝黑。我们当然会更注意形象,防晒霜、防晒衣还是要用起来。”

  六石街道农合联

  组织技术培训助力春耕备耕

  20日中午,六石街道农合联的工作人员来到种粮大户赵国丰的农场,指导田间管理、药物除草等工作。这是该农合联助力春耕备耕的一个场景。

  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早在16日上午,六石街道农合联就联合市方圆农资公司,组织辖区种粮大户开展春耕备耕技术培训会。会议解读了我市《关于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及我市春耕备耕工作部署情况。相关农业专家培训了水稻、小麦种植技术,详细讲解了苗前除草技术、水稻机插田化学除草技术、小麦种植生长相关注意问题、水稻促发稳苗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助力农民增收增产,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吴庆伟

  90后大学生成“粮二代”

  0日早上,在六石街道夏溪潭村后石自然村,一处面积约2亩的田地里,一辆拖拉机正在来回耕地。随着车轮的滚动,一簇簇稻茬被碾进土里,翻滚出松软的泥土。

  不一会儿,拖拉机上下来一位小伙子——戴黑框眼镜、穿牛仔裤、脚蹬白色运动鞋,这样的形象很难与传统农民联系起来。事实上,吴庆伟从事农业已8年多,农事经验丰富,操作各种农机设备驾轻就熟。

  吴庆伟是90后,六石街道夏溪潭村人,大学读的是园艺专业。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到建筑工地,成为施工员。2015年,为帮衬父母,他回到家乡,成为“粮二代”。今年,他们全家在六石街道、巍山镇等地承包了300多亩田地。

  眼前这块地,受去年下半年天气影响,就没种麦子,抛荒了半年,被堆放了竹竿、水桶杂物,还被扔进不少石块,必须清理掉,否则翻耕时碾进土里,容易扎脚。吴庆伟一边俯拾杂物,一边说起去年的收成:“种粮是靠天吃饭。去年,我们承包了400亩地,因为干旱减产,双季稻亩产700多斤。今年怕又遇到旱情,就减少了100多亩。”

  说起水稻种植技术,吴庆伟头头是道:“地要耕三遍才能耕烂。耕过地,要灌水,水漫过3公分,才能涵养土地。喷完除草剂,也要回水,让水淹过草芯,确保烂根,否则除不掉草,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还影响产量。”

  在水源不充沛的农田,渠道引水慢,不如一场大雨灌溉得快。吴庆伟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尤其是喷施除草剂等关键期,如下大雨,就要冒雨作业。好在,经过几次更新淘汰,现在的久保田拖拉机有封闭驾驶室,能遮风避雨。

  不过,即便有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各种机械化设备助力,种田依然辛苦。尤其是夏季,长时间的暴晒能把皮都脱掉一层,汗水的雾气糊了眼镜,干活多少有些不便。农活辛苦,即便在农忙季,他也舍不得让妻子沾手。“娃今年3岁了,老婆带好娃就够了。”

  作为新型农民,吴庆伟还利用大学所学园艺技术嫁接果树,在巍山镇巍屏社区狮山小区承包9亩地,种了200多株枣树。现在,枣树已从初栽时的手指头粗,成长到手腕粗,预计今年即可挂果。

  吴新群

  有了“数字化”种田更轻松

  连日来,市植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植飞公司”)的“飞手们”正奔波在六石、歌山、巍山等地农田里,为种粮大户提前规划植保无人机航线,提升生产作业效率。

  “过去‘飞手’可能早上在六石,下午跑画水,路上耽搁时间长,效率比较低。农业生产环节时间节点又集中,特别是病虫害防治等不牢。今年我们与七八家种粮大户开展农作物飞防服务合作试点,共3000多亩农田。”植飞公司负责人吴新群介绍说,今年公司统筹服务流程,优化管理模式,细化飞手考核标准。试点可实现提前规划、自动作业,避免了拥挤时段服务不及时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病虫害防治质量。

  吴新群是“85后”新型农民,从2018年开始提供大疆植保无人机喷施、培训、销售及售后维保等一系列服务。从最开始的T16,经历T20、T30、T40的迭代升级,到现在最新的T50,植飞公司累计销售植保无人机67台,2021年提供农作物植保服务14万亩次,2022年达到28万亩次。

  “目前水稻植保技术比较成熟,我市种粮大户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吴新群说,近年来,4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较多考虑购买植保无人机,植飞公司根据农田实际情况为他们规划好航线,就可以自主操作飞行;400亩以下的粮户大多还是选择由植飞公司提供的植保服务。“比如最新的T50,最大载重量100斤,刚好1袋复合肥的量,每小时平均作业100多亩,能够实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一机完成。比较受种粮大户们的青睐,也是我们公司提供植保服务的主力机型。”

  吴新群介绍,近年来,国家对智慧农业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好,购买植保无人机可享受每台12000元补贴,水稻飞防作业可享受每亩次2.5元补贴。通过植保无人机服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到智慧农业带来的甜头。吴新群本人也从“农民的好帮手”跻身到“新农人”的行列中。2020年起,他与妻子陈晓丹一起在六石吴良村创建“晓丹家庭农场”,目前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亩,其中有120多亩今年用于“稻虾共养”项目,养生态虾、种绿色稻。

  去年11月,大疆发布了M3M农业测绘无人机,可对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等进行分析,实现“精准耕种”。今年开始,吴新群在自家和部分粮户的稻田里开展新机试验。据介绍,M3M可获取作物的多光谱影像,配合大疆智图或大疆智慧农业平台生成NDVI植被指数,捕捉作物长势差异,配合农业无人飞机进行变量施肥用药。此外,它还可以胜任自动巡田的工作,帮助农民及时发现田间缺苗、杂草、倒伏和病虫害等异常情况,一架次为半小时,可巡3000亩地。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建设智慧农业的行列,让农民种田越来越轻松,助力乡村振兴。”吴新群说。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