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走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阳篇章 ——我市“四大千亿产业”发展综述

2023-03-24 12:10:28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朱凯迪 董莹 陈巧颖 王倩玟 通讯员 陈婷婷

  2022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236”战略目标,聚焦聚力“1354”工作总抓手,抢发展、提质效,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影视文旅产业逆势而进、建筑业承压前行、木雕家居产业稳中有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

  影视文旅“金名片”越来越亮

  ●实现影视营收220.6亿元。

  ●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30亿元。

  连日来,30个在拍剧组及40余个筹拍剧组在横店抢时间、赶进度,掀起一波拍摄热;横店影视城每天接待5000余人开展研学游,当月预报人数超10万……我市影视文旅产业强劲复苏。

  过去一年,我市影视文旅产业逆势而进,在多重考验中承压前行,并取得亮眼成绩。其中,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实现营收220.6亿元,特别是规上影视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大关,与2020年相比增加2倍多;入区企业票房达到173.5亿元、占总票房的57.7%,入区企业出品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峰爆》等38部电影进军海外院线,占全国出口电影总数的46.43%;全市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稳进提质指数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逆势而上的背后是不断改革创新获得突破而带来的强大动力。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创新中心”发展目标,以共同富裕“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领域”省级试点为契机,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省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和数字化改革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改革上取得成绩,进一步破解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束缚,激发了发展的更大潜能和空间。

  产业要发展,项目是关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影视文旅产业已经成为我市乃至浙江的一张“金名片”,但我们的发展步伐从未停歇。去年,我市坚持强链与补链并重,全力推进“365”重点影视项目和“141”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影视项目形象投资20亿元、文旅项目投资37.35亿元,以构建产业最完整的生态优势。目前,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重大民生项目顺利推进,横店电影学院、横店影视创新中心、影视道具产业园等12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在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市还重点对发行、后期制作、游戏动漫等补链强链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去年新招引企业305家,总数达1830家。在日前举办的第27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上,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组织欢娱影视、新丽传媒、横店影视、唐德影视等多家头部影视企业参展,牵头设立中国横店国际影视文化创新中心展台,向全球影视行业同行、媒体展示横店发展成就,推介横店产业政策,为“横店出品”走出去架桥铺路,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近日,由横店影视旗下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流浪地球2》票房已突破40亿元,并在海外上映,同样由该公司出品的《保你平安》自上映以来热度和口碑持续攀升……“横店出品”的频频出圈得益于我市实施“横店出品”战略,聚焦精品力作,健全完善优秀作品奖励激励机制,引导影视企业增强精品剧目持续供给能力。累计拿下各类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红海行动》《大江大河》等10多部影视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其中2022年浙江7个“五个一”工程奖横店占据5席。此外,《开端》《传家》等在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越来越多“横店出品”成为亮眼的国际文化大IP,提升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可喜攀升,令人倍感踏实和振奋。放眼未来,我市影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底气更加稳固……

  工业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76.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

  ●小升规109家,新增上市过会企业2家。

  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用真金白银支持“四大千亿”产业破茧蝶变、加速快跑。

  前段时间,根据《关于优化东阳市内培工业企业供地流程的实施意见》,市经信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第一批高税无地企业供地工作,通过公开报名、部门联审和媒体公示等程序,共有5家亿元企业成功入围第一批供地名单。浙江敬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生产面膜膜布、面膜纸等产品,于2018年落地我市,2021年开始销售额破亿,是一家典型的高税无地企业。在拿到土地后,企业负责人陈本峰表示,将第一时间动工建设,并同步购置新型机器设备,推动产能进一步提升。

  这是我市聚焦解决企业实际难题,全力跑出工业崛起加速度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深化项目攻坚服务、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着力培育制造业集群以及深入实施“稳进提质”攻坚行动等方面,抢发展、提质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76.1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65.4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列金华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5%,列金华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比重43.7%,列金华第一;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速15.9%,列金华第三;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22.9%,列金华第二。

  在深化项目攻坚服务方面,去年我市共签约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3个,横店东磁高效单晶电池、千芝雅智能制造、花园新能源铜箔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东阳光电容器、纵目科技智能驾驶、喔刷支付终端等5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为加快项目建设,市经信局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工业重点项目攻坚服务行动,以破解“三未”项目为重点,建立健全问题搜集、协调交办、督查办结的闭环处置机制,我市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5.72亿元,同比增长47.8%,列金华第三;完成制造业投资73.46亿元,同比增长48.9%,列金华第二。

  在推进数字化改革方面,木雕红木、影视文化产业大脑入选全省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其中影视文化产业大脑获评全国产业大脑优秀案例。目前,有30个项目列入金华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培育库;2个批次10家企业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名单;累计形成理论制度成果29项。

  在培育制造业集群方面,我市持续推进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累计整治低效工业企业520家,盘活用地面积7435亩,腾出空间2600亩,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115家,整改验收“低散乱”企业1042家;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累计签订履约协议120宗,用地3900多亩;入选省产业链协同创新等示范项目数量列金华第一。此外,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列为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端磁性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入围全省制造业“新星”产业集群,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入围省特色产业集群。

  在实施“稳进提质”攻坚行动方面,我市进一步完善优质企业矩阵,深入实施“小升规”“雏鹰企业”“专精特新”等行动,微度医疗入选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1家。扎实推进“双万”行动,加大惠企扶持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年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789.4万元,减负降本21.3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4%,惠及企业67.08万家次;兑现惠企政策资金30.2亿元。

  建筑业持续“笑傲江湖”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33亿元,其中省内产值450亿元、增长5.2%,实现建筑业总税收42.3亿元。

  ●新增“鲁班奖”3只,总量达50次,保持全国县级市第一。

  近日,2022年度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考核结果出炉,我市蝉联省级建筑工业化优秀县(市、区),为金华唯一。近年来,我市围绕“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2022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67.18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11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45.79万平方米,实现新建民用建筑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全覆盖,创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20个,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东阳建筑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综合实力长期居国内领先地位。全市现有民营建筑企业452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7家、一级资质企业72家。2022年,我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33亿元,实现建筑业税收42.3亿元。

  东阳建筑业之所以能持续“笑傲江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其作为重点产业来抓,为民营建筑企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同时立足企业实际,瞄准问题靶心,大胆探索实践,推出了机制创新、政策倾斜、平台搭建、资源集聚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打造国内建筑行业“五个首创”。

  过去一年,我市聚焦载体建设,厚植发展优势。“打造浙江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实验区”获评全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提速建筑科技产业园建设,中天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项目顺利落地;建筑科技研究院与东阳职教中心联合成立建筑教学研究所,建筑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围绕结构优化,提升发展质量。做深建筑业回归文章,新招引二级以上企业6家,实现招商税收13.7亿元;全面开展浙江省建筑产业工人培育试点,举办建筑工匠技能比武,培育各类产业工人2.7万余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全市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超1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2%。同时,我市强化服务供给,激活发展动力。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实施信息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等专项奖励,释放财政资金7.6亿元;深化“店小二”服务,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红旗窗口”称号,公检法联手为建筑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建筑企业是“创优大户”,每年创“鲁班奖”1至3项,获国家优质工程奖5项以上、省级优质工程奖60项以上。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创“鲁班奖”50项,数量保持全国县级市第一。其中,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创“鲁班奖”29项,为获得“鲁班奖”数量最多的民营企业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关于给予建筑工程创优夺杯奖励的实施意见》,有利于激发企业创优夺杯积极性,推动企业强化技术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擦亮‘东阳建筑之乡’的金名片。”中天建设集团总裁宋健松说。

  潮平岸阔催人进,砥砺前行谋新篇。今年,我市将以实施“产业提升大行动”为契机,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扶持基础、深化主体培育、强化要素支撑,力争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00亿元,其中省内产值450亿元,实现建筑业税收42.5亿元,推动建筑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东阳红木越来越“红”

  ●木雕红木家居全产业链总营收达713亿元,新增超亿元企业1家、规上企业7家。

  ●东阳红木宣传片第4年登录央视,冠名高铁列车第3次出发,品牌影响力不断跃升。

  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向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授予“友谊勋章”颁授仪式上,由我市卓木王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制作的“人大椅”再次亮相,向全国人民展现东阳红木的独特风采。

  不仅是北京人民大会堂,过去一年,东阳木雕红木制品还出现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国家版本馆、世乒赛开幕式、杭州大运河紫檀博物馆等重要活动和场所,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东阳红木的频频“出圈”,正是我市木雕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去年,木雕红木家居全产业链总产值达713.93亿元,同比增长4.99%,新增超亿元企业1家、规上企业7家。

  聚焦全链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现有木雕红木家具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10余万人,已经形成了集木材交易、产品设计、加工制作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去年,我市出台《东阳市木雕竹编红木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东阳木材交易中心实现入库交易额35亿元。在2022年度中非合作论坛上,东阳木材交易中心4家企业签约,签约金额达50亿元;东磐木雕家具产业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木雕小镇连续三年在省级特色小镇考核中获得优秀;新增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2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45人,2022年浙江省“万人计划”传统工艺领军人才入选一人。

  此外,我市积极引导企业拓展整装市场实现销售前移,20余家企业新拓展整装业务,全年整装市场销售额超43亿元。

  夯实平台建设 强化技术支撑

  过去一年,我市持续推进“木雕红木行业产业大脑”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新平台。

  “木雕红木行业产业大脑”是一个具备数据计算分析、知识集成应用、逻辑推理判断等功能的智能系统。当前,系统一期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接入税收、用电、用工、信用等数据680万条。去年7月,该项目成功入选全省工业领域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名单;11月,又被评为2022年金华市数字化改革第五批双月“最佳应用”。

  作为产业技术支撑单位,国家木雕及红木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于去年初步建成了“木材稳定性研究实验室”,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巴里黄檀和奥氏黄檀木材化学特性以及气相特征图谱差异研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另外,《红木家具水性涂料涂饰技术要求》团体标准通过立项,木雕红木家具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挖掘文化内涵 讲好品牌故事

  为擦亮“世界木雕 东阳红木”金名片,我市深入挖掘木雕红木文化内涵,创新形式讲好品牌故事。

  去年国庆节,“东阳红木”在央视、广播、抖音、高铁四大平台开启同步宣传。目前,“东阳·红木”抖音号已发布短视频30多个,内容涵盖木雕、竹编、红木家具发展史、中式整装等。

  为加强木雕红木文化交流,我市还承办了2021年“百花杯”评审活动、第三届“中国的椅子——品质·东阳”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及首届“匠心独具、廉韵东阳”清廉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东阳籍选手在各项比赛中均有不俗表现。

  此外,我市积极推广“东阳红木家具”集体商标和红木家具溯源码的使用,目前共有40家企业使用集体商标和溯源码。

  今年,我市将重点实施产业提升、质量提升、品牌推广、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等五大工程,力争实现木雕红木家居全产业链总产值同比增长8%以上。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