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东阳新闻网 >  时政新闻 

“观云”“耕云”“播云” 三支气象先锋队与天地对话,与自然之力赛跑

2023-03-24 13:49:40 来源:歌画东阳客户端 孙新萍

  他们,时刻牵挂你的冷暖;他们,追风逐雨,与天地对话;他们,在东城大地上守护大家的时时刻刻。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记者走近几位气象人,从他们的工作中感受气象、了解气象。

  去年,市气象局组建了“观云”“耕云”“播云”三支先锋队,他们结合自身特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成果颇丰。观云先锋队深挖地方自然环境优势,协助佐村镇平坑村塘坵成功创建“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还根据东阳影视旅游特色产业实际需求,开发横店影视旅游气象服务平台,对旅游重点区域精细化服务实现新突破;面对夏季极端高温以及伏旱连秋旱,耕云先锋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5次,有效缓解森林火险和旱情;播云先锋队利用气象科普基地开展气象科普活动10余次,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开发东阳云上气象科普馆等。

  “播云人”江聪杰:碰撞出更多气象火花

  21日,江聪杰埋首在电脑前,继续推进线上气象科普答题活动,还不时与东阳天气微信公众号上的留言读者互动,他希望更多人来答题,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碰撞出更多气象火花。

  江聪杰是市气象台副台长,也是市气象局播云先锋队队长。播云先锋队创立初心是党员带头参与,强化党建统领,促进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30岁的江聪杰于2014年入党,2016年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毕业后走上气象岗位。他说,播云,就是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通过传播气象知识来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包括让公众通过学习气象知识,在生活点滴中养成良好习惯,助力气候环境的改善;面对灾害天气时,用所学气象知识保护自身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今年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市气象局推出线上线下系列气象科普宣传活动。21日,江聪杰利用“东阳天气”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一期气象科普视频。媒体时代,他带领播云先锋队与时俱进,提升线上平台创作能力,制作丰富而有共鸣的气象内容,以多渠道多形式普及气象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

  江聪杰办公桌上放着10多本气象类书籍,《追星——风云气象卫星的前世今生》《中华二十四节气》《浙江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手册》等,闲余时他就会拿起书翻看。气象科普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向公众合理解释发生的新现象新事实,他带领播云先锋队积极探索、破解难题。

  去年夏天,我市出现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江聪杰带领播云先锋队前往斗鸡岩香榧专业合作社,实地调研持续高温天气对香榧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与基地负责人探讨香榧授粉、生长、采摘所需要的气象条件;现场推广“东阳天气”微信公众号和“天气罗盘”微信小程序,还通过香榧种植大户群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方便基地负责人及时获得相关气象信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播云先锋队成员收获了成长。

  江聪杰说,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反常天气、复杂天气越来越多,认识它,才能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应对挑战,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气象科普工作,能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实现气象科学技术社会化、大众化过程中服务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的有效发挥中惠及民众,进一步推动气象事业发展成果共享。他,要担当前行。

  “观云人”徐星:天气预报是“算”出来的

  21日,我市响起了今年的第一声春雷,又来了一场强对流天气。市气象台气象预报员、观云先锋队负责人徐星一直盯着电脑。天气雷达数据每10分钟更新一次,他需要及时跟进比较、进行预判,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提前预报雷电发生过程,及时发布强天气预警……

  今年26岁的他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去年8月走上气象岗位。“观云人”追求天气预报的精密和精准、预警发布的及时有效、观测数据传输的稳定、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徐星的工作内容包括保障观测设备安全运行,保证观测数据高质量传输,为天气预报制作打好基础;日常精准预报天气,方便群众生活;做好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提醒大家注意防范,避免和减少损失;提供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如果说天气预报为老百姓了解气象提供了阶梯,那么,预报员就是搭建“天梯”的匠人。精准预测天气,好比要探知天空哪朵云具备降雨条件,其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徐星说,要从“混沌”中提炼规律,首先得掌握一套相当复杂的技术体系。随着我国气象观测网逐渐完善,气象科技工作者们通过风云气象卫星、双偏阵多谱雷达等,迅速精准了解当前大气实况,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传入超级计算机中去,再利用数字模式进行模拟计算,“算”出未来几天天气的变化。“预报员就是利用这样一些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的预报资料,再结合自己天气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研判的。”

  “观云人”加班是家常便饭。为了随时应对突发天气,及时制作和发布预警,除日常工作外,还需轮流24小时在气象台值班。去年10月28日凌晨,我市的国家气象观测站设备因不明原因发生爆炸,徐星和同事何怀龙第一时间冒雨赶到现场,在短时间内确认爆炸情况后,分工合作进行数据传输和补发,以及替换受损设备,保证观测数据的传输质量以及传输时效。

  徐星说,“观云人”要有细心、耐心、恒心,要注意到不同地区的气象数据变化,即使数据相同,但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其天气现象也会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既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对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徐星爱学习,一有空就捧着专业书籍阅读,他还喜欢与台里的老预报员交流经验,他说:“天气预报信息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我们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耕云人”张克乾:追逐那朵“雨做的云”

  22日,走进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主任、耕云先锋队队长张克乾办公室,第一眼就看见一张人影作业安全态势图,桌上有作业专用手机、空域保障申请表,电脑界面是人影安全管理系统。他说, “耕云人”就是“追云逐雨”的人,为追逐那朵“雨做的云”,随时准备着。

  有着20年党龄的张克乾已在气象部门工作30多年,2013年开始从事人影工作,故事多多:去年夏天,我市持续高温干旱,他带着耕云作业队顶高温、冒酷暑、抢抓时机,共作业人工增雨15次,发射增雨火箭弹88枚,缓解旱情、增加水库蓄水量。去年,为保障省运会顺利开幕,开展人工消减雨大型联合作业,张克乾参与其中。白天的雨一直时断时续,开幕式是20点开始,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于18点在外围第一道防线开始大规模作业,19时开展第二道防线作业,19时30分轮到张克乾他们开展第三道防线作业,他密切关注现场传来信息:19时30分现场有点小雨、19时40分雨变小了、19时50分雨停……开幕式结束前5分钟,现场传来消息:有毛毛雨。那一刻,所有现场保障人员都兴奋不已:消减雨成功!

  张克乾介绍,“耕云人”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保障服务;做好高温干旱防御气象服务工作,降低影响,有效发挥防灾减灾作用;服务水库蓄水需求,缓解水资源紧缺;服务重点森林消防,降低林区火险等级,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建立区域生态修复人工增雨作业服务体系,改善水生态和空气环境;服务重点活动保障,统筹做好重大活动期间改善空气质量的跨区域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我市3月前半月干旱少雨,张克乾一直在寻找和等候那朵“雨做的云”。19日预判到有人工增雨机会,他早早做好火箭炮架装车、炮弹扫码出库等准备,一有条件就迅速赶到作业点蹲守。人工增雨程序繁杂又环环相扣,他协调指挥,有序推进:电话联系空管,申请现场作业空域;通知公安等相关部门,将进行增雨作业;向省气象局人影中心报告状态;现场准备(测试、装弹);再次确认空域、作业时间;开始作业……当天,人工增雨效果良好。

  “耘云”作业最重要的是指挥协调能力,张克乾作为指挥员需要协调空管、公安、林业、水库等单位部门,需要密切关注云图和预警信息,需要现场指挥各岗位安全、迅速、有效完成作业,需要及时准确报送有关信息。

  每一次作业,从出发到结束最少3个小时,张克乾蹲守最长一次从中午12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回到家都快3点了。他说,“耕云人”加班是常态。有一次,刚作业结束,来了一位大爷,劈头盖脸对他们一阵骂,说是他们把雨打跑了。张克乾耐心跟老人讲人工增雨作业原理,老人不听。没过多久,雨逐渐大起来,增雨有了直观效果,也就无需解释了。

  日前,他又带领耕云先锋队勘察选定了3个新的人工增雨作业点,准备进行标准化改造。他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服务百姓、服务发展。

责任编辑:刘海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