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106岁抗战老兵杜金水:跨越百年,最幸福就是现在
源稿:东阳日报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10:16:25 | 作者:陈云 徐航 | 编辑:刘海杰
(0)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我们距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未如此之近。今日起,东阳日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全面展现东阳人民为实现“小康梦”的生动实践和瞩目成就。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作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的子栏目,“东阳百家‘幸’”将聚焦我市100个家庭,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奋进路上的幸福温情和小康故事。

  “经历过许多事,最幸福就是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还有补贴。以后,像我一样的百岁老人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是江北街道夏渠社区仓前小区百岁老人杜金水与记者聊天时说的一番话。

  这位跨越了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的老人,今年已经106岁。他每天都要拄着拐杖在小区里走走,打打太极,有时浇浇花草。他也常去小区的老协分会看看报、聊聊天。小区居民都说,老爷子身子骨硬朗,待人温和,与邻里友善相处。他一家子,老老少少关系特别融洽、和谐。

1593671026060_5efd7d72159bb873c41571d5.jpg

  日前,记者见到杜金水老人时,他正在外孙家里看电视,女儿杜海丽坐在一旁。老人头发全白,但精神矍铄,双目有神。他还招呼记者坐下喝茶,一边介绍,一边回忆。在聊天中,老人的故事在记者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1936年,杜金水当了兵,成为浙江抗日自卫队工兵大队的一员,主要是修理工事与道路桥梁,先后驻防过温州、临浦、安徽绩溪山口、临安洪桥头等地。1949年解放后,杜金水分配到临平横湖,当起了篾匠,自学手艺养活家人。

  刚到临平时,杜金水什么都不懂,靠着每天起早摸黑学习实践,到后来越干就越有劲,手艺也越来越精。

  虽然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但那时的生活条件还很差。“每个人每年的布料是固定的,一年下来就是那么几件衣服,想穿新衣只有等到过年时,才能用攒下的布票做一件新衣。”杜海丽说,父亲一年回家两三次,每月都会准时寄回钱和粮票,一年到头基本够吃。那些年,饭桌上咸菜、萝卜是“主角”,要想吃肉必须等到过年。

  靠着勤劳的双手,老人拉扯孩子长大,日子也慢慢好起来。退休后,老人继续到生产竹编的企业上班,生活中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应接不暇:村里的环境更加优美,道路通到家门口,交通出行更加便利,衣服的花色款式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吃的品种也是非常丰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几年前,两个外孙分别盖起了4层小楼,把老人接过去住。至今老人还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喝粥吃饭,荤素不忌口。

  杜海丽是老人唯一的子女。在杜海丽的记忆中,父亲对她非常宠爱,从没有打骂过她一次。“我现在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父亲特意从杭州给我买了两双尼龙袜,同学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父女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为后辈们树立了榜样。如今,老人一家四世同堂,有13位成员,杜海丽照顾老人生活,孙辈们也经常会来看老人,孝心孝行让四邻羡慕。

  更让老人感动的是,社会对老人和抗战老兵这个群体的尊重与关心。在老人家中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保卫瓯越,功勋卓著”,这是温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专程送来的,还有温州的一家社会组织每季度都会来看望老人,送来慰问品。同时,在重阳节等节日,市领导都会上门看望老人,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

推荐文章